狼行者

动画片爱尔兰,卢森堡,法国,丹麦,美国,英国2020

主演:肖恩·宾,霍纳·妮芙茜,伊娃·惠塔克,西蒙·迈克伯尼,汤米·蒂尔南,玛丽亚·多耶·肯尼迪,乔·肯尼,约翰·莫顿,诺拉·托梅,保罗·杨,奥利弗·麦克格拉斯,Niamh Moyles

导演:汤姆·摩尔,罗斯·斯图尔特

 剧照

狼行者 剧照 NO.1狼行者 剧照 NO.2狼行者 剧照 NO.3狼行者 剧照 NO.4狼行者 剧照 NO.5狼行者 剧照 NO.6狼行者 剧照 NO.13狼行者 剧照 NO.14狼行者 剧照 NO.15狼行者 剧照 NO.16狼行者 剧照 NO.17狼行者 剧照 NO.18狼行者 剧照 NO.19狼行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13:53

详细剧情

讲述了11岁女孩萝宾的神奇经历。萝宾作为一个年轻的学徒猎人,她和父亲一起来到爱尔兰,准备消灭最后一批在那里的狼,但是改变她的事情来了,她发现了狼行者,此后一连串的古怪故事就发生了……

 长篇影评

 1 ) 囹圄还是自由,将如何选择?

还以为是个轻松愉快冒险故事,哪曾想这竟是爱尔兰人民反抗独裁专制的寓言。 短短100分钟竟涵括了反抗独裁统治、对抗父权驯化、女性之间的爱情、自我觉醒救赎等等深刻命题。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女主的转变。 女主很是个很典型的自以为是既得利益者的女孩,她生活在1650年英格兰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民众丧失了话语权,被禁锢在声称「维稳」的极端管理中,街上流传的童谣都是灌输意识形态的教化工具,所有孩子都是满口民粹主义的愤怒战争机器。 偶然的机会下她认识了狼行者女孩,见证了更多真相与恶行。

就像插曲中那句「Locked or free, what would it be?」她唾弃自己的懦弱,但又无法彻底与自己的恐惧切割;多年来机械地听从规则和驯化,让她条件反射般对异族产生恐惧与恨意;长期父权思维的压迫,使她将“为你好”,“要听话” 等爹味说教脱口而出,险些葬送了同伴与自己的性命。 最终她还是看清了自己的心,当为皇权效力的父亲举起强弩,“别逼我将你关进笼子!”而她张开双臂挡在狼行者前,站定,站直,一步未退,“可我早已身处牢笼之中!” 一瞬间脑海中有太多太多画面与此交叠,想起了《乔乔的异想世界》,想起了因为自由与爱而挣脱了脏污的血海与仇恨的人们,想起了面对已知的悲剧一往无前的勇士,想起了罗新老师所说的“相信人很重要,希望就从人身上来”。 但愿充满勇气与希望的人们也能与这部爱尔兰寓言故事一样,爱得以战胜恨,自由得以战胜恐惧,独裁者自戕,城墙轰然倒塌,迎接终将到来的光明未来。

 2 ) 这一次,父亲终于能做回自己

某次和网友聊天,偶然提及视角和身份认知相关的问题。他说,常常觉得自己像故事里的配角,并且已经习惯以配角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情,这令我十分不解。无关刻画演技的问题,我总是觉得每个故事里的配角都很憋屈可怜,少了雕琢的分量,总是显得单薄,最多也只能做到“短小精悍”,缺少广度。

冒险故事里的主角通常是年轻人,而父母等长辈监护人则是被扁平刻画的重点关注对象,只活在开头和结尾的父母是常态,一句都不交代就跨过的也不是没有。尾田仔说,妈妈是冒险的反义词。同样的,爸爸也是,对于子女来说,他甚至会成为主角们为了自由冒险所艰辛翻越的第一座山:如果是男孩,他会成为主角证明自己成长的标靶,如果是女孩,他会成为过度保护主角的旧时代壁垒。无论是哪边,他注定是被击破的对象。在一些故事中,为了彰显他的尊严,主创会将其称呼定为规矩正经的”父亲“

如果说婆婆妈妈啰里啰唆是母亲形象的常见模板形象,那沉默寡言隐忍悲壮就是父亲形象的经典模板形象,他们仿佛上了”悲壮“的瘾,以”不好好说话“为己任,一边拼命付出,一边拼命嘴臭,誓要将主角和银幕前的观众气得血压狂飙直咬牙。当然这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一种”疏离“的感觉,以便故事后半段让两代人和解释然,收割一拨富含生活经验的泪水,作为一个合格的亲情线套路模板,这招屡试不爽。包括这个主创团队的前作《海洋之歌》,也沿用了相应的套路,以哥哥寻妹之旅为明线,父亲-祖母和女巫-石像的套娃对照结构为暗线。明明也共同经历了许多事,也获得了些许成长,但父亲的形象总是离观众距离很远,很少有掏心窝子的场景,多数只是化为了愉快气氛的催化剂或是盖在主角成长成绩单上的合格章印,比如某著名格斗漫画里的父子打架。

作为父亲,比尔显然要比康纳称职得多,在康纳因妻子离去而终日消沉忽视本和西尔莎时,比尔正积极参与萝宾的生活,带着她一起打猎。猎人生活给了萝宾野外生存的技巧和勇气,也给了她随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和不墨守成规的思辨,这些闪光点在故事后半段解救米巴母亲和歼击护国公士兵队两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次看到这么猛的姑娘还是《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身为主角的萝宾越自由越有活力,相应地,作为她的对照,身为配角的比尔就越不自由越死气沉沉,出身英格兰的他以捕猎技术为护国公赏识,并专门聘请为扫荡森林消灭狼群的猎人。随着故事的推进,他自然是一只狼都”应该“捕不到,随后被降格为普通士兵,参与了”驯狼展示会“的活动,最后因威胁米巴的安全被护子心切的米巴母亲变成狼。此处除去”猎狼户“变成”狼“的戏剧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山谷攻防战这场戏中,复刻米巴母亲在城里保护米巴的壮举:为了保护被炮火震晕的狼形萝宾,狼形比尔与护国公在山谷悬崖边决斗,两组对照共同表现了父母保护子女的强烈意愿,而更重要的是突出比尔的转变:曾经为了女儿,他从自由的猎户变为不自由的专职猎人,此时为了女儿,他从身负枷锁的人化作了所向披靡的狼。同时也为结尾四人组成家庭共同上路埋下了逻辑链,与开头孤零零的两个狼行者形成呼应。

作为猎人,比尔可能是最憋屈的,虽然吃公家饭,但业绩指标苛刻,老板是个偏执狂,每天996不说还没有同事,连个朋友都没有,电影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孤零零一个人,不像野原广志好歹还能和下属下班喝点酒发发牢骚。比尔是压抑的,他几乎是我见过的臣服于强权下程度最高的前勇士,担心不被本地人接纳,害怕萝宾被戴脚镣,相比于其他故事里父亲的担忧,他的担忧是具象化的,这也使他看起来特别”怂“,让干啥就干啥,凡禁止皆以惮,特像风雪山神庙前的林冲,空有一身武艺。

压抑的情绪最后得到释放,是在高潮的起点,护国公向民众展示俘获的狼形米巴母亲,米巴大闹一场后愤怒出走,扬言要带狼群回归血洗城邦,比尔被下令射杀巨狼时。萝宾撤下侍女帽,同时也扯下了猎户兜帽,展示了电影开场以来的第三种装扮——披头散发,除了符合故事发展逻辑、外观衬托渲染情感以外,我认为这也表明她的立场彻底偏向了狼行者一族,回归了野性、自然。

狂放、坚毅的美

电影院看到这一段时,我本以为接下来是萝宾分散比尔注意力,巨狼强行破笼,一人一狼逃之夭夭,独留比尔远望空悲切的套路,没想到接下来却是比尔的自白,面对女儿的质问,他终于第一次正面回答了她,他的顾左右而言其他,即使是无理要求也言之即从,都是因为”恐惧、害怕“。这些害怕使他不敢对新生活有所想象,害怕使他不愿相信女儿的解释。这段真情告白,不但透露了比尔的心声,也让这一角色真正摆脱了模板的刻板父亲形象,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对我来说这段告白堪比《饮食男女》的结尾。接着,萝宾打开牢笼,骑着巨狼长啸而去。打开的不仅是米巴母亲的囚笼,也是比尔的囚笼。我特喜欢这段,认为是除去米巴萝宾月下奔跑外最值得观看的片段。

作为一个主打民间传说的童话寓言式动画电影,本片的正邪二元对立十分简单,还是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双双对立起来,而且倾向非常明显,主张侵扰自然的人大多长一副好似批发来的歪瓜裂枣脸,适应自然、听从劝告的人就各有各的俊法。比尔明显是属于后者,峻拔挺立,主创应该还是想当作正面形象塑造的,我想这个角色是我今年以来在银幕上看到的最棒父亲形象了。

期待这个工作室的下一部电影。

 3 ) 恐惧与爱

英格兰的殖民者在爱尔兰开疆扩土,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要消灭狼群。狼群是可怕的,所有爱尔兰人都害怕。消灭狼群是英格兰殖民者Lord Protector带给爱尔兰的一个愿景。但是狼群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它们杀人吃人?至少在影片的世界并非如此,相反的,狼行者作为狼群的领袖,她们一开始就救了一个人。而且假如狼真的如此可怕,那么在人类社会与狼的社会之间建立一个阻拦,彼此互不侵犯,这是一个更合理的方法,所以不是客观层面的狼群多么可怕。

如同现实世界殖民历史时期一样,殖民者需要创造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这个借口多数是传递上帝福音或者帮助未开化的地方发展。其实这二者是统一的,就是所谓的带来文明。狼群作为文明的对立面,它就自然地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而狼的可怕加剧了爱尔兰人民的恐惧,这种情况下Lord Protector就可以通过消灭狼群来塑造他虽身为殖民者但他更是保护者的身份,合理化殖民主义及同化爱尔兰。所以狼群是不是真的可怕不重要,重要的是狼群在人类社会和文化意义上被塑造出来的可怕。

Robyn和父亲作为生活在影片中社会的人物,很自然地,他们就继承了这个文化。相对的,父亲作为成人,社会化的程度更高,所以狼的可怕对他的影响就更深。这就是一开始当父女谈到狼时,父亲明显对于狼更害怕。当一个人害怕一个东西时,本能的反应是躲起来避开它,但是Robyn的父亲作为一个捕狼者,他的工作就是捕狼。捕狼是他维持生计或者在这世界上立足的基本,如果因为害怕而不去捕狼,他可能遭受的惩罚的比狼的害怕更惨痛,所以他不得不去。

Robyn想成为一个捕狼者,这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在母亲缺失的情况下对父亲的模仿。父亲白天出门捕狼,晚上回来,父女寥寥数语之后休息,一天天这样重复。Robyn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捕狼就成为一个她可以和父亲多相处从而获得父亲认可的一个途径。尤其当母亲缺失的情况下,父亲的陪伴与认可是她唯一可以得到的。这与她后来说的如果是妈妈的话,她就可以理解相吻合。

所以,狼对于Robyn和父亲来说,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他们害怕但是又必须要去面对的。所以狼群就代表了人类自身的恐惧,人类害怕自己的恐惧但是却又无法彻底与自己的恐惧切割。

作为狼行者,狼从人的身体里出来发生在人睡着的时候,这就像是现实世界的梦境(白日梦的本质不是梦境,是幻想)。梦境在人睡着的时候出现,而梦境的本质是人在睡着的时候,人的意识层面放松,而潜意识的内容就自己跑出来。意识层面涵盖了人所处的社会规则,在影片中这个社会规则就是狼是可怕的,狼是要被杀掉的,或者只有身为人才是安全的。所以当狼行者醒着的时候,意识层面的作用就不会让让狼出来,而当睡着以后,意识层面的规则放松,狼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当Robyn的狼出来以后,爸爸身为屠狼者自然要杀狼。爸爸最不接纳的东西就是狼,而她变成了狼,爸爸就彻底不能接纳她。在妈妈已经不在的情况下,爸爸的不接纳对她而言就像是会被爸爸杀掉一样。这其实就是一开始她作为人类时的恐惧。狼行者的狼出来的过程就是真实世界人做梦的过程,而梦境作为潜意识的反射,它映照的其实是人自己内心身处的世界,噩梦代表了人的恐惧,那美梦就是人的愿望。

当Robyn跑出去见到Mebh的时候,她们一起玩耍,穿梭于山林之间,畅快自由。此时此刻Robyn依旧是狼,但是她不害怕自己是狼。因为在Mebh身边,她是完全安全的。同样都是狼,因为害怕不被父亲接纳而来的恐惧与可以被Mebh接纳的自由畅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自由畅快与影片开始Robyn自己在家里练习射箭的自由自在是呼应的。所以人也好,狼也好,当你可以安全地自由地做自己的时候,恐惧的力量就弱了,而鲜活的生命力就绽放了,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美梦。

但是当Robyn当夜见到比自己强大很多的Mebh的妈妈被捕而且即将被杀掉,同时她自己当晚差点死掉时,她不敢去见Mebh,也不敢睡觉,规规矩矩地以人类的身份生活,她其实害怕的是自己的狼出来。这是因为她作为一只狼,在社会层面上作为一个异类,她是会被抓住而且杀死的,这是对于被社会排斥而无法存在于世间的恐惧。Robyn将Mebh禁锢在笼子里,这与一开始父亲把她禁锢在家里一样,他们觉得这是的爱,而对方感觉到的不是爱,而是不被理解与接纳的痛苦与愤怒。其实这是他们接受了社会文化赋予他们的恐惧,而且他们将这个恐惧强加给他们爱的人,结果就是恐惧把他们推得更开。

Mebh一直都是狼行者,她的妈妈也是狼行者。妈妈作为狼行者对自己即是人又是狼的身份接纳,这保证了她会对拥有同样特质的Mebh完全接纳,所以Mebh才会真心地接纳自己。Mebh从笼子中冲出来,喊着这只狼是她妈妈,她一点也不害怕被当做异类而排斥甚至杀死,她要做的就是救妈妈,这是爱。同样地,当自己心爱的人面临危险时,Robyn和爸爸让自己狼的那一面出来,去保护他们爱的人时,恐惧的力量再大,只要爱的力量出来了,恐惧的束缚就失去作用了。到那时人也好狼也好都不重要,有的都是一样的鲜活且淋漓尽致绽放的生命,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人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完整。

PS1:影片中狼作为人的潜意识的外化,代表了人最本真的特质。回到真实生活里,同样的特质出现在不同人身上他们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可能因为这个特质自卑就想把它藏起来,害怕被别人发现。而同样的特质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却可以怡然自得。特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同的反应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尤其是以父母为主的重要角色是如何看待他们这一特质的。

PS2:另外,东西方文化的古代童话或者神话故事的架构很接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等我有时间可以写一下。

 4 ) 【采访翻译】《狼行者》:专访导演Tomm Moore与Ross Stewart

作者:Animation For Adults

日期:2020年10月15日

译者:Tired-unhappy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Chris Perkins对《狼行者》的评论,他认为该片是一部“华丽而深情的寓言故事”,是一部五星的时下经典之作。《狼行者》是继同样广受好评的《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后,卡通沙龙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推出的第三部植根于爱尔兰神话的奇幻作品。这次故事的背景设定在1650年被极度残暴的奥利弗·克伦威尔占领的基尔肯尼(爱尔兰东南部城市)。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压制两个女孩:罗宾,一个英国猎人的女儿,以及梅芙,一个居住在树林里的 "狼行者"——她领导着一个狼群,且自己也能变成狼的样子。

我采访了该片的两个导演。Tomm Moore此前同样执导了《凯尔经的秘密》(与Nora Twomey合作)和《海洋之歌》。Ross Stewart在这两部电影以及莱卡工作室(Laika)的《通灵男孩诺曼》中负责美术。他和Moore还有负责剧本的Will Collins一起创作了《狼行者》的故事。

Animation For Adults(以下简称AFA):我喜欢《狼行者》中的狼群。狼们常常表现得很傻,但它们也可以变得相当吓人,比如在片头字幕前那段开场中,它们威胁并伤害了一个樵夫。

Tomm Moore(以下简称M): 开场听取了Nora Twomey(卡通沙龙出品的《养家之人》的导演)的建议。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来使狼变得容易招人喜欢,因为我们觉得一个现代人对狼的第一反应是——它是一种可怕的动物。所以当我们思考如何在《狼行者》中呈现狼的形象时,我们觉得它们更像是疯狂的狗。

但在开场时,我们需要从村民的角度去看待狼,需要理解罗宾和她父亲的观点。所以我们设定了樵夫眼中的狼的形象,但是当我们再次遇到和梅芙在一起的狼群时,我们故意把它们表现得有点傻和顽皮。我们甚至将它们画得有些不一样。每当狼群在狼行者的控制下时,它们的眼睛里没有瞳孔且会更具威胁性。每当它们不再受控制时,它们就像是一大群小狗;我们不再单独地描绘它们,它们变得更像是一个群体。

Ross Stewart(以下简称S): 我们看了很多来自狼保护中心和各种慈善机构的视频资料,这些慈善机构会帮助保护区中的狼群。当它们在洞穴里四处玩耍时,你可以看到它们嬉戏打闹的一面,且它们有一个可爱的家族群。它们会花很多时间玩耍或只是到处游荡。但你只有和它们生活在一起时你才能看见这些。16世纪的人类是不会看到这些的。他们与狼的唯一互动是在狼攻击家畜,或者人们攻击狼的时候,所以他们会关注狼凶残的一面。所以只有在罗宾走进狼穴的时候,她才会看到狼群更讨人喜欢的、更具家族性的一面。

AFA: 狂野的狼行者女孩梅芙让我想起了《凯尔经的秘密》里的艾什丽,无论是从她的态度还是动作。你会觉得梅芙是一个更加野性、自然版本的艾什丽吗?

S:是的。艾什丽会更加超自然、神秘一些,就像仙女一样,可能也让人觉得更加轻盈,而梅芙绝对是更加贴近大地的。她身上沾满了泥土,且周身比较粗糙。她没有像艾什丽那样的细腻与精致。但她们是同样得淘气顽皮,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且不畏惧;不恃强凌弱但又有些强硬尖厉。

AFA: 梅芙的台词真的很有趣,有没有什么即兴创作的地方?

M:刻画梅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在我们创作故事板时,梅芙这一角色是由我们的一个女同事扮演的。之后当我们找到了Eva(Whittaker, 她在片中为梅芙配音)时,她俩共同为这一角色做准备。但是Eva才刚刚接触这个角色,便将这一角色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她真的给这一角色带来了很多改变,甚至只是一些小细节,比如语调和在适当的地方傻笑。这让这一角色变得更加真实与自然。

S:我不认为我们改写了很多对白,但Eva的表演给最后的呈现带来了太多不同。如果我们让台词偏离剧本,梅芙最后可能听起来过于有教养,而不像是森林里的人。我们需要让她看起来像是一个真正和狼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AFA: 与你们之前的电影相比,《狼行者》感觉更像是一个动作冒险故事。

M: 是的,从一开始我们在创作故事时,这就是一个有意的选择。我们觉得故事中应该融入风险与戏剧性。如果要比较的话,《海洋之歌》在风格上更多地参考了《龙猫》与《千与千寻》。而《狼行者》无疑是站在《幽灵公主》那边的。

S: 很多动作戏的视觉草图是由一个叫Iker Maidagan的人做的,他曾在蓝天工作室(Blue Sky)工作。《夺宝奇兵》是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所以他画了很多三维透视镜头、很多激烈的镜头角度,即使这样偏离了我们之前的电影风格。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地完成这部电影,但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要去做一部动作片,我们也应该去画出人物动作方向清晰准确的故事板,再考虑之后的问题。

M: 我们有一个很棒的故事板团队,我们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分配各自的任务。令人惊喜的是,在绘制阶段,很多的故事板画师实际上都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了“导演”。Guillaume Lorin(最近执导了一部法国电视专题片Vanille) 和Louise Bagnall(奥斯卡提名动画短片《午后时光》的导演),他们将自己的感悟力带到了故事板创作中。与以前的故事板相比,这次创作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

在剪辑方面,我们在美国得到了Darren T. Holmes(《钢铁巨人》和《驯龙高手》的剪辑师)的帮助。他为那些片段的剪辑带来了特定的节奏。


AFA: (轻微剧透)电影高潮时,我在想狼群到底有没有杀死克伦威尔麾下的士兵们。苹果公司有影响那场戏的呈现吗?

M: 我们有发愁过但这并没有出现,我觉得我们已经用了一种非常温柔平和的方式去呈现了。(狼杀死士兵)那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电影中的士兵们踩到陷阱被吊到树上等场景有些80年代滑稽动作片的感觉。

S: 不过这很有趣。当你在看,比如说看《夺宝奇兵》的时候,他们确实中枪了。

M: 被击毙了!

S: 但他们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死去。

两人: 哈哈哈哈哈。

S: ...且你不会真的去考虑那个人的死,想到一个家庭因此很悲伤,你看完后就把这些抛到脑后了...(笑声)。

M: 唯一需要有些担心的事是枪支,因为苹果公司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他们认为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枪支很酷。但一旦他们明白只有坏人才能使用枪支,且这些是旧时的火枪,不是现在的孩子能找到的东西时,他们就会正确接受它。

AFA: 我承认,作为一个曾在英国接受了历史教育的人,我从来没有了解过克伦威尔对爱尔兰的可怕压迫,或是听闻他在爱尔兰是有多么受人憎恨。

M: 是的,他是我们的希特勒(笑声)。这是一个诅咒,不是吗?人们把克伦威尔的诅咒施加在你和事物之上。

S: 在文化上,他对于我们是一个坏家伙。当我们在研究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时,我们发现他在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也是一个坏蛋。当他北上至北英格兰和苏格兰,之后又南下进入爱尔兰时,他对当地人进行了无情的统治运动。

当时爱尔兰被称为“狼国”,它曾经被视为一个需要被驯服的完全荒芜的、缺乏文明的、野蛮的国家。所以当时人的想法是,如果你过着野蛮的生活,你就是一个野蛮人。将文明带到这个国家是他们的责任。不幸的是,教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很多人的死亡,以及狼的死亡。

AFA: 然而你却把克伦威尔描绘成一个(残忍的)正直的人。他显然相信自己是一个英雄。

M: 那就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想要避免出现一个享受成为坏人的,有着弯弯的小胡子的反派。当我们看了一部70年代的克伦威尔电影(很可能是Ken Hughes执导的《克伦威尔》,由Richard Harris饰演),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人眼中,包括他自己眼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心”的形象。他推翻了一个他认为腐败的国王,并尝试带来某种民主。所以我们试着带来一些细微差别——在他自己的世界观里,他是一个真正的信徒。这可能是最危险的一种人,完全被他们自己的信仰和意识形态所信服,以至于认为他们才是好的一方。

AFA: 中间的一个片段很棒,罗宾化身为狼的形态在森林间快乐地奔跑。你能谈谈这场戏是如何形成的吗?

S:在剧本中,我们只有一小段来描述这场戏——罗宾和梅芙还有狼群一起跑来跑去以探索成为狼会是什么样的。就是只有这些。我们只知道它会在故事版画师的帮助下在视觉上有所拓展。但其实,这场戏必须成为这样一个节点——罗宾的世界观因为她所经历的事而彻底改变了。在经历了这样的事后,她再也无法回到以前的生活了。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向她敞开了。

所以故事版画家Guillaume Lorin被赋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拓展这个片段。他带入了这样美丽的正念层面的东西,去纯粹地关注罗宾成为一只狼的感受,无论是让雨落在她的脸上或是让她去聆听雷声。诸如此类镜头。我想它确实成为了情感上的一个支点,我猜这也是虽然只搭配着音乐它也能产生如此好的效果的原因。不像无聊的蒙太奇,它成为了一个精彩的部分,一个华丽的视听高潮,构成了罗宾成为狼的感觉。

它确实成为了第二幕的高潮,但它是那么自然统一地发生了。Tomm也是某天在他的播放列表中意外地发现了这首歌。(这场戏的伴奏音乐是挪威唱作人Aurora于2016年发行的歌曲《Running With The Wolves》。)

M:是的,在此之前我们还没有想过这场戏能配有这样一首悦耳上口的乐曲。我们商量过让它成为一个打动心灵的时刻,我们很可能期望Kila和Bruno能做出一首管弦背景乐。(爱尔兰组合Kila和法国音乐家Bruno Coulais创作了大部分《狼行者》中的音乐,此前他们在《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中有过合作。)

所以当我们尝试用这首歌曲(《Running With The Wolves》)时,大家有些疑惑。我说,“就让我们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大家就渐渐喜欢上了它。然后我们和管弦乐队一起改编了它,Kila和Aurora也用稍微不同的词重新录制了它,然后它就成了影片的一部分。

S: Aurora的原曲有种电子乐的感觉。我想很多人听到它的第一反应会是:它的风格与电影的其他部分不搭;你不能在故事背景设定在1650年的电影里用这样一首带有电子节奏的现代流行歌曲。我们对它该如何录制有些谨慎,但我们知道Bruno,Kila和Aurora会让它与电影相合。

AFA: 还有一个可爱的场景:罗宾正在“排演”她即将和父亲发生的,关于如何解决狼的问题的谈话。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呢?

M:我们重新改写了电影的开头部分,以确保重心能放在罗宾身上。那个场景是对罗宾未来计划的解释与阐述,且对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我记得Louise Bagnall,另一个在《狼行者》中以故事版画师一职与我们共事的导演,在那一刻提出:“如果我告诉你我可以让所有狼都离开…?”所以那段就变成了以“如果我告诉你”句式开头的片段了。

我们意识到我们发现了些有趣的东西,因为我们有机会让饰演罗宾的年轻演员Honor Kneafsey去假扮Sean Bean(他在片中饰演罗宾的父亲)。在他们真正排演那场戏之前,我们并不知道那是否会奏效。Sean会读台本,然后Honor会尽她所能对他进行模仿。录制的时候非常有趣,且我们知道我们有所收获,因为光是声音就很有意思了。之后,动画师又把这一场戏提升了一个层次。他们添入了非常多的可爱的小想法,比如让罗宾的头发往前梳使其看起来像她父亲的鬓角,还有让她对着父亲的帽子说话,这些都很有趣。

AFA: 在第一次见到罗宾的时候,有那么几秒钟,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强烈的木版画/木刻风格。

S:她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这就像是进入了罗宾的想象。她当时正在玩扮演猎人的游戏,所以在她看来,她是非常吓人的,令人望而生畏的。

AFA:《狼行者》也有张弛有度的卡通时刻。比如,狼群在魔法屏障前蓄势待发的时候,或是一群羊以一个大毛茸块的形状从笼子里蹦出来的时候。

M:是的,这符合主题,但这也只是为了好玩而已。我们有一些更擅长卡通动画的动画制作者。这是他们可以发挥优势的地方。

S: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注入幽默感,否则它有可能变成一部非常黑暗的电影。故事的背景被设置在1650年,且有一个残暴的压迫者;电影中也包含有很多黑暗的元素。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尽量让基调轻松一些,比如在处理梅芙还有狼群方面,或是任何我们能够缓和氛围的地方。只要它不是一部令人沮丧的电影就好!(笑声)

AFA: 你列举了一系列对该片有影响的电影。你有看过细田守导演的《狼的孩子雨和雪》吗?里面也有能变成狼的形态的孩子。

M:是的,我很早就看了,且我为细田守与我们所做的非常不同而感到宽慰。其实我们下周就要和细田守对谈,因为他会就东京动漫奖采访我们。我对能和他交流感到兴奋,他的女儿也将会在日配版的《狼行者》中为其中一个女主角配音。《狼的孩子雨和雪》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我觉得它是非常微妙的。它的故事背景是更现代化的,但它与《狼行者》都有着相同的主题,都是关于野性和尝试,关于如何以一只狼的角色适应环境。

S:如果我们把狼行者放在当代爱尔兰的背景下,那将是一部非常不同的电影。把故事放在1650年,它立刻就有了一种童话的感觉,它几乎就像你可能在一本古老童话故事汇编里读到的一个故事,或是类似的东西。

M:我觉得这就是它与《狼的孩子雨和雪》最大的不同。

AFA: 包含有克伦威尔麾下的士兵的一些场景让我想起了Richard Williams的《小偷与鞋匠》。这是有意而为吗?

S:我猜你指的是士兵们的动作,有点像机械的发条装置。

M:像是战争机器。(《小偷与鞋匠》中的一个经典片段。)

S:这种设定也同样服务于故事。如果你过着惟命是从的生活,听从命令时从不考虑情感,从不带有怀疑,那你最终将变成一个机器人。

M:我觉得《小偷与鞋匠》对我们工作室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很早就受到了Williams的启发。早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在《小偷与鞋匠》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之前,我们就有了这部电影的家用录影带。我记得我们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发现了一个失落的、从来没有人看过的动画宝藏一样。那感觉就像是我们发现了一个秘密。在我们制作《凯尔经的秘密》的过程中,我们就受《小偷与鞋匠》的影响并观摩了很多遍。

最让人吃惊的是我发现在95、96年的时候,当整个动画产业都在向现实主义靠拢时,他们都对《玩具总动员》印象深刻。在25年前,在波斯细密画(Persian miniatures)的启发下,就已经有人致力于突破手绘动画与2D动画所能实现的极限。所以对我们而言,前人的成果一直都在我们的身后提供支持。


警告:最后两个回答对影片结尾有严重剧透。

AFA:电影中有一些让人“心头一紧”的时刻,均与我们关心的人物被箭射中有关。

S: 我觉得鸟儿的中箭(在电影开始阶段)就已为全片奠定了基调——在这个世界,你可能会受伤,这不是一个安全的故事,万事都会有后果。

M:当(某个角色)被射中时你应该感到震惊。我们试图基于一种可以作为电影结尾的感觉去构建故事。试图按角色们团聚了,罗宾的父亲Bill与他的信仰一起被困在镇子上,他们都即将离开,一切又都好了起来的顺序构建故事。事实上,(一个特定角色)的中箭代表着第二次冲击/高潮。你觉得电影快结束了,但之后它又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AFA: 就影片最后克伦威尔的结局而言,你们对改写了历史会感到内疚吗?

M: 是的,我们感到内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在电影的主体部分称他为Oliver Cromwell的原因。我们称他为护国公(Lord Protector),因为我们觉得在这些岛屿之外,大多数人会把他看作一个发挥着军事作用的角色。我想是Nora说的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事物不光彩的那一面。你不能将观众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并让他们失去主观情感,因为他们会无法理解。但影片完全是对于1650年的另一个爱尔兰的一个幻想,一个存在着真正的魔法和能互相交流的狼的爱尔兰,所以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改写历史。但我们有讨论过电影的结局。我们甚至在视觉草图上画出过另外的他幸存下来的结局。

S:但对克伦威尔而言,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结局。他从故事中消失了,但他可以轻易地幸存下来。而且,对于狼来说,这甚至也是个模棱两可的结局,因为在电影中狼消失在了日落中,但现实是在一百年内,所有的狼在爱尔兰都灭绝了。这只是时间长河中一个短暂瞬间的缩影。但是围绕历史做文章还是很有趣的!


原文链接://www.animationforadults.com/2020/10/wolfwalkers-interview-with-directors.html

 5 ) 《狼行者》中的人、狼、狼行者内涵与关系分析与民族建构

(一个看起来很炫酷的标题,献给动画电影课的期中作业)

——————————————

《狼行者》借用了爱尔兰民间神话,以17世纪克伦威尔(即电影中的护国公,Lord Protector)征服爱尔兰为背景,讲述了女孩萝宾随肩负消灭狼群任务的父亲来到爱尔兰,在探索城墙外禁忌的森林时,和女孩梅布成为朋友,成为“狼行者”,并与意外变成狼行者的父亲共同击败护国公,留在狼穴,并前往北方寻找新家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为重要的一组置换便在于用神话“狼行者”的话语,用人类置换了英国,用狼置换了爱尔兰民族,而对于狼行者,符亦文提出,狼行者指代的是爱尔兰革命者[1]p.118,他们白天作为具有不同身份和岗位的爱尔兰人,而一到夜晚就变成从事地下党或游击队运动的爱尔兰革命者。

人对狼及其背后的自然世界的入侵与征服,正是英格兰对爱尔兰殖民的手段。护国公提到,消除狼群的原因是想要将森林开垦为耕地以便展开经济建设活动,借此,护国公得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提供合理性,一如英格兰可以编织更美好的生活的幻象为殖民行径提供美化的粉饰。护国公多次对民众声称狼群一定会被驯服,并举办了公开的驯服狼的仪式,其背后也有宣扬殖民政府思想的目的;而驯服失败后对森林发动的野蛮的暴力攻击,也让人们看到违抗的后果,颇有杀鸡儆猴之意。糖衣的诱惑与炮弹的恐惧共同为殖民侵略提供了合法性与可行性。

而狼行者(尤其是萝宾和其父比尔·古德菲洛)作为人与狼共存一体的存在,具有着天生的内在矛盾性。对古德菲洛,作为英格兰殖民者的一部分,他的职责便在于侵略与屠杀狼群,而在其成为狼行者之后,他变成了自己原先要消灭的对象,并在不断的觉醒中倒戈指向护国公。而萝宾,作为一般来说作为纯真代表的孩童,因为她是古德菲洛之女,因此从小接受着英格兰殖民话语的洗脑,如电影一开始,萝宾非常期待自己能够猎杀狼,尽管她并不知道猎杀狼的含义为何;而在其与梅布成为朋友、成为狼行者后,她仍然必须遵从护国公的命令,甚至为了护国公的驯狼仪式的秩序而不惜将梅布丢入笼子中。

萝宾从“人”到“狼行者”的转变,从拿着武器想要猎杀狼到加入无拘无束的自然狼群的过程,意味着英格兰人对爱尔兰人君临式的、居高临下的统治与同化被拒绝,跨越族裔的真挚感情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得到了融合,萝宾与古德菲洛放弃了原来英格兰人的身份认同,加入了爱尔兰族裔的叙事。

然而,这个故事是否真的是一个那样童话般的美好故事?故事中的爱尔兰民族文化是否得到了独立、认同与重建?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如此。首先,萝宾与古德菲洛成为狼行者的过程充满着巧合与神话色彩,并且直到古德菲洛开始拥有狼视的能力时他才真正开始相信狼行者的存在。而在历史和现实中,狼行者的神话、跨族裔的融合,还有存在的可能吗?其次,护国公在其生命尽头处选择了解开腰带自己坠下悬崖,而不是被古德菲洛变成的狼杀死。在坠下悬崖的时候,护国公仍在维护自己的信仰:“Into your arms, my Lord…… I commend my soul……”这说明作为殖民侵略者代表的护国公仍不接受爱尔兰身份走向独立的事实,他宁愿怀抱旧有的英格兰帝国的信仰,用宗教作为死亡之时的解脱。最后,四位狼行者带领着狼群来到了一片新的未被开垦的土地作为家园。影片看似在美好的氛围中结束,但这个选择却让结局蒙上了一层凄凉的色调。离开而非重建原来的家乡,是否对爱尔兰民族的独立与重建的可能有所暗示?在美好的希望、期冀与和解的幻象下,或许是无解的悲凉底色。

关于“爱尔兰性”,叶芝认为,“只有重构的爱尔兰神话、民间传说,才能恢复传统,与真正的爱尔兰和爱尔兰文化精神认同”[2]p.50 。而本电影的导演汤姆·摩尔将“新爱尔兰性”界定为“兼具‘全球性和地方性’‘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混合体”[1]p.122。 《狼行者》这部电影无疑满足了导演的野心。但电影如何与现实产生互动,如何跨时空与媒介地与常被遮蔽但具有巨大生命力的民族故事进行“寻根”、对话,《狼行者》对中国电影对民族故事的讲述与认同的加强又可以有什么样的启发,则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了。

——————————————

[1] 符亦文:《重复与修正:卡通沙龙动画与“新爱尔兰性”建构》,《电影新作》,2021年第6期.

[2] 陶家俊:《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乔伊斯式的爱尔兰性,兼论否定性身份认同》,《国外文学(季刊)》,2004年第4期,第50页。

 6 ) 杀死梅芙:《狼行者》的酷儿探索

《狼行者》主要被呈现为两个空间:狼的栖息地森林、人的居住地城市,并围绕着这两个空间所展开的一系列争夺探讨了殖民、环境、神话传说等议题,本文主要讨论其中的酷儿表达。

电影开场就以人与狼的表面“冲突”引出自然环境和城市化的此消彼长态势,但恐怖画风一转,狼行者治愈了受伤的人类,也为这位被拯救的大爷后来被当权者关押示众埋下伏笔。紧接着,镜头进入城市的封闭空间,一个似乎雌雄同体的青少年正在屋内苦练箭术、为刺狼时刻准备着,直到父亲称其为“女儿”才可令人判断其性别。实际上,在电影剧本创作之初,罗宾是作为男孩形象存在,后来编导因“哪哪都不对”而改成女孩后变成“啥啥都对”,这一关键改动造成的结果是让影片从传统乏味的异性主角患难真情故事蜕变为女性力量一拍即合英雄相惜的酷儿叙事探索。

反映在电影中,对于未知的恐惧,绝大多数人是盲目的。没有人见过狼行者,但大多数人都自信地抱着一种“得而诛之而后快”的正确情绪活在白日梦中,少数见过狼行者真面目的人说几句货真价实的经验之谈却都被噤声且囚禁。平日里的人狼纷争可以被视作一种被统治阶级下放的“骂战”自由,毕竟,人与狼在各自早期城市化和保卫栖息地的心态对立上存在着天然的沟通乏力,但是当人类罗宾遇上狼行者梅芙时,这一道天然的屏障被她们的灵魂交流完全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由的共同向往。

人与狼的命运,往往是殊途同归,电影之外的意义,更是可以囊括地球物种共同体,这无疑远高于人类自身命运。梅芙的母亲被关在笼子里,爱尔兰人又被英格兰侵略者限制在围城中,浑浑噩噩度日,他们有何资格看扁笼中野兽?

罗宾和梅芙的初次见面是重头戏,为之后罗宾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出柜”提供了强大的情感支撑。乍看下只是臭味相投的小伙伴一见如故,实质是灵魂相通的命中注定。一个丝毫不惧怕狼群并每天想着实战演练的女孩和一个有着令人闻风丧胆气质的狼行者相遇时改变了对方的固有认知,在重要事件上交换意见、达成一致,从敌意满满到爱意满满,不过是梳了一场头发的时间。但真要是用初版剧本异性主角的思路发展,怕是既没了人狼的冲突张力,又没了女性灵魂契合的细腻魔力。

当然,这些都无法直接证明她们的恋爱关系,但需要指出的是,“友情”通常是个过于虚幻的词汇,“朋友”更是个虚幻到无边的词汇,《老友记》六人行最终四个变成男女朋友,《打开心世界》好朋友才是好爱人,按本文作者的看法,《狼行者》目前只是她俩心路历程的一小步,如果之后续集到位,真爱流露无可避免。

I’m no girl! I’m a wolfwalker!

最后提一句,梅芙说自己不是女孩,而是“狼行者”!当然,童言无忌,但往往小孩的话才是最真实的话。在如今性别流动时代,非二元性别逐渐进入主流视野,狼行者梅芙的非二元性别暗示和罗宾的跨性别可能让电影有了更多的解读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在两位丰富的情感流露之外,电影仍可作为一部酷儿叙事范本来看待研究。

1650的《狼行者》与1856的《打开心世界》

参考文献

1. Non-binary gender //en.wikipedia.org/wiki/Non-binary_gender

2. Call Of The Wild: Inside 'Wolfwalkers', The Game-Changing Irish Animation //thequietus.com/articles/29116-film-wolfwalkers-interview

3. On Apple TV+: 'Wolfwalkers' Spins Irish Folklore And Queer Romance Into Sheer Magic //www.pajiba.com/film_reviews/review-wolfwalkers-spins-irish-folklore-and-queer-romance-into-sheer-magic.php

4. ‘The wolf is always the bad character in stories and movies so it's great that in Wolfwalkers wolves are the heroes’ //www.independent.ie/entertainment/movies/the-wolf-is-always-the-bad-character-in-stories-and-movies-so-its-great-that-in-wolfwalkers-wolves-are-the-heroes-39890220.html

5. 某个世界,某种女人 //movie.douban.com/review/13227826/

6. mebyn //mebyn.tumblr.com

 短评

本以为是部低幼的童话故事,一眼就能看见结局,但我错了,它有表达,如果狼是人自由意志的表达,那住在城里的人,就是被现世困住的我们,当权者用信仰和恐惧支配着愚昧的人们,当你觉得父亲有多执着、多不可思议、迂腐,那可能就是现在的你……

4分钟前
  • 木兮
  • 推荐

去年有幸造访过爱尔兰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甚至还跟他们一起开了年会。世上少有的能将当地地道的动画、历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动画工作室。感谢汤姆.摩尔这样的匠人,《狼行者》就像当年看《幽灵公主》一样,也是一部反殖民主意的动画电影。这片国内也会上映,还是要看大银幕哦。

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从画风到剧情都碾压最近的一切国产动画。会是最大爆款的种子选手。

9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Tomm Moore竟然在画风方面还能进步,真是太牛逼了。故事上稍微有点阿凡达化,但这画风,还要什么自行车。今年第一个五星。

13分钟前
  • 猫猫
  • 力荐

很常规的情节了,但是画面和音乐都好美。能当动物谁还要当人类呢。

14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以女性情谊对抗父权驯化的童话寓言体系。英格兰代表着护国公执掌下征服性的基督文明,而爱尔兰象征的是母系狼灵守护的德鲁伊信仰的绿林。当文明的铁蹄画地为牢,童谣变成意识形态控制的濡染,父权的阴影扩散到每一处家长制说教,每一根触及猎巫的神经,母女纽带建立的自然家园却始终以音乐代替语言,以非消耗的疗愈生产指向自由宽容的大地之心。天生是猎人何须缚我以女仆装束,驯服我,规约我,保护我,囚禁我的挂毯已被撕裂,我的灵魂从悬崖边纵跃而下,与你狼行驰骋于春日的原野,与星辰共眠,日落后漫游在文明边界之外绿林最后的岁月。然而今日不愿被驯服者可逃离藏匿的森林与洞穴业已销声匿迹,自我放逐之人无处容身。但逃脱的叙事仍被继续书写,在化身狼灵的梦境中,写给所有属于绿林的自由民,写给文明困局中的囚徒,现代文明中渴望出走的异乡人。

17分钟前
  • 嵇澹
  • 力荐

怎么忍心给这么美的动画打低分,热评那个爹味的形容尴尬又莫名,不会写影评就不要硬套一些尬词😓词穷就不要复读机强调了,显得很没营养的重复,跟戳到玻璃心跳脚似的😅

20分钟前
  • DEPARTURES
  • 推荐

画面加一星,剧情最多两星。zz女主遗传她爸,沟通能力基本为零,说得最多的台词就是:“Nooooooo~!Nooo, you can't! Noooo, you're wrong!”只会这么喊就跟追人时喊“站住”一样,谁会听啊?好几次明明可以回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偏偏要无脑莽一波上去:“Noooooo, you can't do that!”仍旧没有任何理由。

25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B+】子供向的受众绝不是给剧本开脱的理由,一切童真的价值观表达都被蒙上了腐朽好莱坞的廉价外壳,文化特征与美术风格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它的遮羞布。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称赞动画主创们的尝试,充分利用了2D手绘的特质。画面内部的远景部分并未遵守透视由近到远收缩,而是顺着银幕的方向上下垂直延伸。不仅仅只有画风像壁画,还介入了观众与银幕的空间关系让其更像壁画。除此之外,那些关键时刻通过黑边改变的画幅比例,增强“漫画感”的分屏设计,以及最终画面里未被抹除的铅笔线稿痕迹,当然是风格的取胜,也不断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由无数张「画」构成的「电影」。

30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也许暗喻欧洲血腥殖民史,例如《勇敢的心》中,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的斗争,当然,童话故事的结局通常是圆满的。感觉没有《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画风美妙了。

32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喜连连,只能说导演拍下一部的时候我愿意捐点钱。

33分钟前
  • doskevin
  • 力荐

爱尔兰卡通沙龙第四作,在美妙的二维化手绘上又有创新,不同空间画风各异,城市是刚硬、阴郁(城堡甚至被描摹成了灰色的监狱)、均质规整、棱角分明(以直线、方形和三角等几何形为主)的,森林与自然则柔和、明亮、高饱和、连绵变化并充满曲线(自然形状)。狼行者入睡狼魂出体后的疾跑跃动场景如炭笔素描草稿,粗粝而奔放,生猛地传达出自由之味,灰化的环境与彩色的气味/声音轨迹线则将动物的感知视觉化。不过,故事与人物塑造深度不够,有些地方比较牵强粗暴(特别是父女关系的来龙去脉)。尽管剧作有不少[阿凡达][幽灵公主]的影子,但以女性为主角并以女女合作(潜在百合情)拯救母亲/自然及击败或收服(反驯化)父亲的设定挺有意义。结局太童话了,而一系列二元对立也使本片可轻易用生态批评、后殖民、酷儿、精神分析等理路读解。(8.0/10)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LFF2020# 看得很开心。将一个类似爱尔兰folklore的故事融合了现代语境的动画。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非常多元,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十分《阿凡达》的故事中自然主义式的讨论(不单单是环保,因为有大量的森林戏和角色的各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另一个主题——男权的批判被解析成不同的面态:英格兰统治爱尔兰的强权统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狼的身份转换(值得更多的讨论)。电影中两名小女孩在森林里的互动让人想起宫崎骏,还有表现狼/神灵的画风让人想起《九色鹿》《宝莲灯》,但其实画风还是非常西方的(墙上的光影有点表现主义的意思),分屏的设计也很像一种书面漫画的复原(很喜欢那个远景是地图近景是插画setting的设置,有种pop-up book、假3D的感觉)。结尾很圆满得很浓烈,但想到是给偏小朋友看的就还好。

37分钟前
  • 三十
  • 推荐

这个画风太华丽了。

4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神一样的制作,智障一样的剧情……期间数度想砸电脑(不过还是下不去手给三星),卡通沙龙可长点心吧……

42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故事确实比较丼,但作画真是太神了:反透视,三维的绝对二维展开,魔幻。

4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怎么办,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都好烦...

47分钟前
  • 儿女情长王铁头
  • 推荐

我真的要把这个爱尔兰工作室拉黑,从凯尔经到海洋之歌到养家之人,部部让我翻白眼。 谁能想到父女之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正常对话?蛮横的爹味都快溢出屏幕了…(没想到这两个字都能戳到一些人的肺管子,看我的嘴型: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暗色下鲜明亮色的彩,无比绚丽夺目,对称构图,美轮美奂,真每一帧都是壁纸。感受狼的视觉听觉,配上优雅舒缓的歌曲,整个人都融化了。“这座城容不下狼” 铲除卑劣异类的人类反而沦为笑柄,要知道不被驯服的才是原始的、最有生命力的。在寻找同类同伴的旅程上,我们依旧可以“奔跑到旭日东升,驰骋到五彩纷呈”。最后感慨爱尔兰这个动画工作室,12年做只做了4部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2009、《海洋之歌》2014、《养家之人》2017、《狼行者》2021)平均3年一部,全部入围奥斯卡。长期坚守纯2D的手绘动画,一贯的简约画风与饱满情感,唯美简单,神圣而有仪式感,每一部都很难不被打动。

5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奈德变成狼了!!!!

58分钟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