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

科幻片美国,英国2010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利奥特·佩吉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播放地址

 剧照

盗梦空间 剧照 NO.1盗梦空间 剧照 NO.2盗梦空间 剧照 NO.3盗梦空间 剧照 NO.4盗梦空间 剧照 NO.5盗梦空间 剧照 NO.6盗梦空间 剧照 NO.13盗梦空间 剧照 NO.14盗梦空间 剧照 NO.15盗梦空间 剧照 NO.16盗梦空间 剧照 NO.17盗梦空间 剧照 NO.18盗梦空间 剧照 NO.19盗梦空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12:54

详细剧情

道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与同事阿瑟(约瑟夫·戈登-莱维特 Joseph Gordon-Levitt 饰)和纳什(卢卡斯·哈斯 Lukas Haas 饰)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齐藤(渡边谦 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齐藤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柯布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希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柯布偷偷求助于岳父迈尔斯(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 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艾里阿德妮(艾伦·佩吉 Ellen Page 饰)、梦境演员艾姆斯(汤姆·哈迪 Tom Hardy 饰)和药剂师约瑟夫(迪利普·劳 Dileep Rao 饰)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柯布不仅要对付费希尔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梅尔(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的处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长篇影评

 1 ) 《盗梦空间》结局解析

建议看完的人再来看这。有不对的可以说出来,毕竟我也不敢我是对的。有很多人说《盗梦空间》还是在梦里,是个悲剧。又有很多人说这是诺兰的开放式结局,但是诺兰向来不用开放式这种方式来结局。其实结局是柯布回到了现实,两点证据,证据一:科布他一直忘不了妻子,一直以自己的记忆去造梦,回忆他的妻子,孩子。几次科布都在回忆里,还有孩子在他的梦里出现了很多次,仔细看孩子的背影。片尾中你仔细看孩子,孩子回头了这是一点。最重要的一点,你没发现孩子长大了吗?原来科布见到的孩子是一直在记忆中的,所以那时的孩子根本是几年前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而结尾的孩子,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孩子长大了。这就说明这不是在他的记忆里,梦里,他回到了现实,见到了离开他几年的孩子了,这时孩子都长大了点。诺兰在孩子也两次都用了不同的演员,这更加证明了回到现实,只是找不到演员表。证据二:为什么说陀螺没倒?其实陀螺后来越转越慢,还抖了一下,可是刚抖完就结束了。但是你有没有在结束还听到“叮”的一声,很大,可能这就是陀螺倒了吧。证据三:戒指,柯布在梦中一直是带着结婚戒指的,这点我没有仔细的看清楚,不过在梦境中几乎他都把结婚戒指戴在手上,而结局转陀螺时便没有了。可以说明回到现实。再者诺兰巧妙的利用这些漏洞,可以让大家认为是开放式结局,更有回味,可是他的细节都证明了结局是回到了现实,相信诺兰是让让我们看完后不停的讨论,可以说变相的炒作吧,不过他的利用很聪明。诺兰也告诉了许多人,有时候梦境可能就是现实,现实可能就是梦境,真真假假,谁又能抵抗梦境中一切完美的诱惑认清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呢?

 2 ) 丈夫,我醒了,我没有跳下去。

我是中国人,他是美国人。
我们在一起5年,结婚5个月。

7月17号晚上,刚从北京度假回来的我和丈夫一起坐在Cinemark里,专注地看《Inception》。
当Cobb的妻子要跳下去的时候,当他撕心裂肺地喊着“No!”的时候,我转过头看着我的丈夫。
他的眼眶湿了。我于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我终于理解了他长久以来的恐惧……

我们是自由恋爱,先后在这里的同一所大学毕业。他读心理学和哲学。我读商务管理和财会。
在一起的这5年,我们的生活始终是甜蜜的、平淡的,几乎没有矛盾,更少有歇斯底里的争吵。
这5年中,我先后回国4次,每次回来都有一段阴郁的过渡期等待着我——这段日子里,我总是希望我人还在北京,还在那个我生长了18年的地方,还被身边的朋友包围着,无忧无虑地玩乐。

第一次,我们一起回去。他被我忽视了,就自己在家玩魔兽,而我则总是和闺蜜们一起,醉生梦死。
回来的时候,我在飞机上问他:这次在中国玩得怎么样?
他说:很好啊。长城很壮观。姥姥做的饭很好吃。
我有些内疚地:可姥姥说看出你不开心……对不起,我一直没怎么陪你……
他:没有啊。我每天都能玩魔兽,还能吃到姥姥的菜,怎么会不开心?我知道这次旅行对你特别重要,是你一直期待的,所以我不希望你因为我玩得不痛快,这样我也难受。我来中国完全是为了你高兴,你放心的去玩吧,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不过,你要知道,你现在21岁了,即使你怀念,也不可能回到16岁了。而且等你到了25岁的时候,估计也不会想回到16岁了,那时候你的心态就会变了……

现在我24岁了,每回国一次,就像吸毒一样,越加的欲罢不能。而每次回来就像进了戒毒所,开始的日子总是很难熬。
这一次,我6月30号回来,7月12号开始上班。这之间的十几天,我每天睡两次觉,下午一次,晚上一次,醒着的时间大概不到10小时。我沉迷于梦境里,梦中有我的同学们,我的闺蜜们,甚至我以前的男朋友……而醒了以后,面对我的丈夫,面对平静的生活,我却提不起精神来,又不愿强颜欢笑。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性的时代里。”

有一天,我又要睡午觉了。他拦住我说:我们需要谈谈。
我不耐烦地靠在床上说:谈什么?
他说:我这几天感觉很焦躁,我很害怕,害怕你要离开我。每次你去中国,我都担心,而你每次回来,这种感觉则更强烈……
我终于坦白:我希望自己在国内呆的时间久一点。我想回去工作一段时间、生活一段时间看看……
他:看什么?
我:看看我是不是更喜欢国内的生活。
他有些急了:如果你喜欢呢?你就要留下么?那我怎么办?我们的婚姻怎么办?
我:我也不知道……我还没想好……
他叫着我的名字,尽量把声音压低:Monlina,你必须得知道,这不是儿戏,我们已经结婚了,我们许下了承诺,我们的生活在这里,不是在中国。
我更加烦躁了: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你完全可以和我一起回去,教语言什么的。
他:可以,我可以和你回去,但我感觉你要的不是我,或者说,你想要的在中国的那种生活里不需要我,我是多余的,即使回去,我也只是你的附属品。

我沉默了,我一时无法反驳他。

他有些哽咽了:如果你真的确定自己要回去生活的话,我们就完了……
我心里也开始难受:我也不知道……我还不知道……我还没想好……我只是觉得这里的生活太平淡,而我还年轻,我感觉我们已经像50多岁的老夫老妻,但当我每次回去,我感觉我找到了从前的自己……
他:你知不知道,所有的婚姻最后都归于平淡?你要追求的那种青春期的东西已经不适合你了。你需要长大……
他终于流下眼泪:我一直在等着你长大,等了太久了……而你每次从中国回来,都是这样……我不知道怎么让你理解这里才是现实,这里才是你的生活所在。而在那里,你之所以沉迷是因为你去度假,不用考虑现实中的责任,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你只是去玩乐了,但你总要回到现实……
我想他说的对,但我不想承认他所说的我还幼稚的观点,我想给自己找一些成熟的理由,于是我说:不,我实际上是想回去闯出一番事业。我是中国人,我们有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且我对这个国家没有感情,那里才是我的家……
他痛哭流涕:如果是这样,你当初为什么要嫁给我?我们在一起这么多年,是在干吗?
那一刻,他的身体不停地抖动,用双手捂着脸。我感觉自己像在杀人,又不住的在想:我要回到真正属于我的地方,你为什么拦着我……我回去是为了我想要的生活,是为了我的事业……

第二天,我们没有交流。他去工作,我在家无心做任何事,只好又躺下睡了。

第三天,第四天……直到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终于渐渐醒来——我感觉平静的生活也不错,上上班,回家后看看书,或跟丈夫一起看看美剧,也算过得充实安乐。只是我始终没有提回国的事。他也没有问我的决定。

后来在网上和妈妈说起此事,她说:“你真是庸人自扰,怎么总是那么不现实?你知道不知道,这样的好老公你这辈子也遇不到第二个了。你要是现在不珍惜平静的生活,去追求刺激,等你老了,自己孤单一人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后悔了……”

这一天,7月17号,我们一起看《Inception》——这部适时出现的电影。
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我深信那陀螺马上就要倒下了。
但他说:不,那陀螺应该还在转,他永远醒不过来了……
我们嬉笑着争论着结局,走出电影院。
在门口的时候,我正色道:嘿,跟你说件事情。我醒了,我没有跳下去。
他先是一愣,然后红了眼眶,紧紧地抱着我,吻了我的额头。

 3 ) Inception中的数学原理和逻辑(严重剧透,但考虑到多数人一张票的钱只够猜迷,没法欣赏,还是发了吧)



新有一篇写的比我这篇中的数学分析更具体。
http://bbs.hoopchina.com/1009/1525287.html
我觉得一些东西是相通的,
那篇读者理解起来可能更形像
推荐给大家。
也许诺兰没学数学,读了那本书。
MIT 还有一个课件。
http://ocw.mit.edu/high-school/courses/godel-escher-bach/
人家是high school course
哎!


原文中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引起了激烈讨论。
语言偏激或犀利,可以部分读者会有被心理伤害的感觉,
对异见抵抗力弱者慎入.
由于引起了太多争论,
因此更新的观点贴在文后的补充说明部分。
直接修改原文会对批评者不公平



新知客杂志曾发邮件提问,
我作了一些修改和解答,
然后编辑加工之后被杂志采用了,
有兴趣的可以到新知客杂或是网站的主面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fa9690100l373.html


题记:
也许我们不该只作inception的学生,
更要作inception的玩家。
当inception给了我们这么大的空间时,
面对无穷和未知,
让有无穷想法的自己好好玩一场造梦和植梦的快乐吧。






------------------------------
Inception中的数学原理和逻辑

见有自称是数学系专业本科生说Inception让人想到了数学中的求导运算,梦和醒其实就是求导和逆运算。

我觉得有些牵强。

 

的确Inception中其实大量运用了数学知识,

但许多的确超出一般人的数学知识范围,甚至是所谓的数学专业的。

这也恐怕正是很多人看不懂它的原因吧。

Inception中许多假设和现像其实都来源于现代数学中几何研究。

主要的就是流形(manifold).

 

一些观众看过之后,

觉得Inception很玄,

而且许多地方不合逻辑。

但在我看来,很少有比Inception结构更严谨的剧本了。

Inception的结构就像一部论文一样,而且还是证明式的。

它其本上分作三段。

第一段是从开始到Leo遇到萝莉为止。

这一段是描述问题。

第二段是Leo教小萝莉。

这段是提出基本原理和依据。

第三段是潜入梦中一段,

这段其实是论证部分,并推导出结论。

 

整个故事高潮是第三部分,

但故事逻辑的核心的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许多观众说感觉沉闷,像是在上课。

的确如此,

因为故事的核心其实是靠对话对出来的,而且更像是示教式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

因为如果用上课这种最容易明白的方式讲给你听你还不懂的话,

你就没有没法懂这片子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潜入梦中去呢。

Leo讲

潜入梦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

一个人就是一个想法。

想法变了,它就不是它了。

(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居然有人不知道)

第二个问题:

怎样骗过人呢?

Leo讲:

人在醒的时候,

其实有一段时间是根本分不清梦中的是真的,

还是眼前的是真的。

它实际是通过一些标准来判断是己是不是在现实中。

 

这其实就是整个电影的最关键。

也是整个论文的题目和基本假设。

那么Leo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是Leo说他是靠陀螺。

如果它转不停,就是在梦境中,

如果它能停下来,就不是在梦境中。

许多观众看到这很容易懂。

实际上我要问,这说明什么,梦境有什么特点。

 

 

接着Leo教小萝莉造梦的时候,

把世界整个上下对折,形成了一个盒子壮的结构。

观众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又说明什么?

如果世界变成这样了,梦中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对,

Leo为什么展示这种世界呢?

 

还有另一小帅哥教小萝莉的时候,

让它走了一段楼梯,走了四段,一直向感觉向上,实际上走了一个死圈。

导演想说明什么呢?

说到这份上了还不明白嘛?

 

那还有呢。

最开始的时候,Leo试小萝莉的智商,让小萝莉画迷宫。

小萝莉先画了两个迷宫,Leo一下就走出来了,但第三个Leo没出来。

有什么特点呢?

在头二个迷宫都是有棱有角的,第三个迷官是在画圈。

这是在说什么呢?

 

到这为止,Leo充分展示了机智,概括起来就把人困在梦里的方法就是让人跑圈。

按照数学上的语言来说,Leo认为真实的世界应是欧式空间,而梦中的世界是非欧式空间。

诺兰是建筑迷,免不了的也是几何迷,它其实是给观从上了一堂示例教学的几何课。

我们的空间是三维的,如果你把时间算进去就是四维的,如果时间这个维度上画圈,那个陀螺就转不停了。

而其它的那个例子其实都是低维度的非欧空间的示例。

在一维度上,欧式空间就是直线,非欧空间可以是圆圈。

在二维度上,欧式空间是平面,非欧式空间可以有多种,

一种就是那个楼梯,如果没记错的话是乌比斯环面,这个很怪的,因为这个二面相通,分不出正反面来。

另一种就球面,就是世界上下对折。

实际上还有许多种,如圆环表面,环面,圆柱,还有克莱因瓶。

至于三维的,情况更多,但是只有在四维空间中才可见,如果你能想明白,你可以搞相对论。

多好的一堂几何课啊。

 

 

接下来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玩非欧空间。

这个道理很简单,造梦师能想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你想把人困住,就要给它一种无限的错觉。

如果你把被骗的人想成是一只小虫子的话,只能在二维的世界中到处跑。

如果是欧式空间的话是个平面,设计的梦是有限,你只能设计一个很大的圆。

那这只小虫总有一天会跑这个圆的。

但是如果这是一个球面的话,就不一样了,不管小虫如何跑,都跑不出这个球表面。

 

引申一个问题测一下你的理解,小帅用的是色子,小帅怎么来验是不是在梦中呢?

答,如果在梦中,小帅的色子数会以周期性重复。

 

 

这些几何结构其实叫流形,流形跟欧式空间的区别就是局部相似,全局上不同。

以一维为例,一维的欧式是直线,非欧的是圆。

如果你取出直线的一部分,再取出圆上的一部分,你得到线段和圆弧。

如果线段比较短,或是圆的半径比较大的话,这两者的差别就非常小,你就分不出业。

所以,如果你只看那陀螺一眼,或是只走一段楼梯,或是只生活在对折世界中的一部分的话,你是发现不了不同的。

但是在全局上,有则本质的区别。

直线向二端无限申展,而圆只能重复自己。

片中前者是真实世界,后者就是梦中了。

 

 

实际上这件事玩数学的己经知道了有二三百年了,

最开始想这个问题的人其实是高斯(牛到无法形容的人,你要是不知道你上过学吗?)

高斯最初作过一段时间的测绘工作(因此搞出了高斯分布和小二乘法,你不知道你上过大学吗?),

于是发现在地面看的直线在塔楼上看不是直的(这种事我也见过,但没敢想那么多?)

于是问究竟什么是弯,什么是直(牛人都有犯神经的病,比我严重得多)

想了一下,发现这个问题会影响到许多问题,几何学要重写(是啊,如果没有直线,还有几何吗,高斯的确是非欧的开山之人)

高斯想到这个问题,便没有给答案,但他给出了几何概念的解析定义(就是不用尺量,用向量公式算),于是创立了微分几何(哎,天天用的东西,不会不行)。

因此我们才知道非欧空间中的一个重要特性,三角形的内角合不是180度。(这是真的,在球面上,直线是最短的测地线,角度是测地线微分向量的点积)。

并且方法也可以弄到高维去(只要有作标系,有向量就行)。

这还不算完,不久高斯的学生黎曼问了一更牛的问题(天才教出的天才,也只有天才能教,可惜死的早,没看上inception上映啊).

高斯只是把图形弄弯了,作标系还是直的。

黎曼问,作标系能不能是弯的呢?(你有病啊,如果一般老师一定这么说)。

如果作标系是弯的,那长度角度还有什么意义吗?(当时许多人认为黎曼问的不是数学,是哲学)。

在梦中,你怎么知道真实,这是一个Inception中哲学问题。

在一个曲线作标中,你怎么画直线,这就是把哲学问题转化成了等价的数学问题。

于是黎曼在曲线作标上,又搞出了一套东西,就是今天的黎曼流形和黎曼量度。

在100多年中,没人理解黎曼的贡献。

而后影响了电影制作(Inception),再就是物理上的相对论(你不知道你还是地球人吗?)

 

现在你知道Leo的角有多聪明了吧(不当聪明,更主要的是有知识,你以为建筑系的天才就是考试分高吗?)

你也明白诺兰不只是有想象力,而且非常严谨。(主要是观众普遍知识水平偏低,以为诺兰是玩穿越搞爱情)。

但是诺兰的世界中还不仅仅如此。

 

当Leo找老教授要天才帮手时,

老教授说给你找个比你还天才的小萝莉。

实际上全片中教一个最大的疑问,在后面我将详细分析,就是天才小萝莉究意作了什么。

第三段中其本没什么表现。

而在第二段中如果你看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小萝莉比Leo强出一个数量级。

第一小萝莉学的非常之快。

第二小萝莉潜入到的Leo的内心中。

第三小萝莉第一次玩梦境就把Leo玩崩了。

第四点,是小萝莉验证梦的方法:把一个象棋推倒。

注意了:他的方法跟其它人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说小萝莉的梦中世界的几何结构跟其它人完全不相同。

 

 

你猜!

你猜!

你接着猜!

我知道,但说真的,我也没想到。

诺兰啊,亏你想得出来。

是分形 fractal!

让我们来回想下,

第二段中,

一开始都是别人教小萝莉,

当小夢莉向世人展示他将如何弄倒Leo老帅男的时候,

小萝莉是这样做的:

他把Leo带到一个地方,关上门,弄出两面镜子,于是在二镜子中出现无穷无尽的人影。

诺兰多巧妙啊,这是多美的比喻啊。

如果人是真实,镜中像就是梦中像,梦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更绝的是如果你在镜中一点,如果你将它放大,你将得到一个完整的人。

这种嵌套是无限度的。

而在每一点上放大,你将得到另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

这就像在梦中的一点,你将时间一延长,你将得到另一个梦世界。

并且这种缩放的比例是一定的,在梦中,缩放的是一个时间量。

而在镜中,缩放的是人像的大小。

在梦中,取决于人脑的固有性质,

而在现实中,取决于两镜面之间的距离。

不当在场面上好看,

在逻辑上更是绝了。

真是绝了,

绝了啊。

还怎么说啊。

 

当然,导演只是比喻得好,真正产生这个想法的还是玩数学的。

说分形fractal就不能不说chaos。

第一个想到这个人是庞加莱(太牛以至于不那么出名)。

庞加莱的作用在诺兰的逻辑中不仅如此。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造梦要找玩建筑的,难道造梦就是盖楼嘛.

实际上不那么简单。

庞加莱提出了相和相空间的概念。

因此你可以把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相空间中的几何结构表示。

所以自庞之后的物理中,基本都是几何的方法,如超弦,相对论,没有再用分析的方法了。

原因是当然庞加莱玩三体问题的时候玩出了一个结论,分析方法不可能准,会产生巨大的错识,要想弄清楚,就只能用几何。

这几乎就是数学中稳定概念的源头,也宣告了分析力学的死期。

而在几何方法中,庞也没用微分几何,他更多是用拓朴的观点,称为定性分析。

这也就是为什么庞在动力学中名声巨大而留下的问题都是几何拓扑相关的。(庞加莱猜想)

庞其实早就知道chaos那种流形结构的存在。

 

 

诺兰也许不玩数学,但诺兰一定有一个几何化的世界宇宙观,在《时间简史》能成为畅销书的英国,这不奇怪。

如果宇宙是几何的,人当然也是几何,人的思想也逃不出几何结构。

所以对于哲学上的问题,你可以用一种几何化的方法类比说明。

 

诺兰片中最想问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于真实意义的质疑。

实际上这也不是诺兰最早问的,在哲学上都问了几百年了,而且近代应有新观点。

诺兰最大的贡献是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意义:

 

“人就是一个想法,如果想法一被人替换,就跟把这个人杀死了一样。”

 

实际上片中的Leo是最理解这一点的人。

他不仅知道这种想法的威力,也知道这种想法的杀伤力。

就是靠这一点,他杀死的自己的妻子,虽然他是无意的。

他只是想知道他是否能把想法植入别人的脑子中,而让他们以为是自己想法而混然不觉。

而他想植入的想法就是“让一个人把现实当成梦,而把梦当成现实”,当然他成功了。

然后他就悲剧了,妻子就跳楼。

 

实际上leo纠结的不只是对妻子的感情,还有对想法本身的恐惧。

因为这个想法的力量大加大了,

他自己都跑不出来。

实际上别人也可以用梦杀死它,他也无能为力。

而且他自己也不能断定自己的想法就是真实的,没有被人植入,自己没死。

 

这就是在曲线的作标系中如何画直线的问题。

实际上是没有答案的。

 

 

在片中的第三部分中,疑点太多了。

关键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是梦中真实的情况,还是别人设的假想来骗人。

首选,在潜入之前,说敌人的梦会有五层,甚到更多,而实际上敌人只在第三层就攻破了,

所以你不知道是真的在第三层把敌人攻破了还是在第三层被人圈入去了呢。

因为第三层的梦不是Leo造的,而是敌人的梦。

你是不知道。

第二,如按Leo的设计,第三层时任务就失败了,实际上萝莉想出来的办法挽救。

是真的被救还是萝莉下的套呢?

第三,你会发现在第四层的时候,Leo没有把敌人的想法替换掉,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出来。

在此之后,Leo就处在危险中了。

第四,如果按我的理解,越是高手,

应能在梦中潜的层次越深,Leo实际上四层就透明了,而我们没有看见第一高手小萝莉造梦。

小萝莉在片中就造了一次,就把leo弄崩了,Leo 说不要用真实的东西造梦。

为什么呢?因为Leo只是四层梦的高手,小萝莉是五层梦的高手。

五层梦的高手造的梦四层梦的高手只能怀疑,但分不出真假来。

因此四层这后Leo对真实就没有了信心,实际上以后发生的事,从Leo角度看,我们就不知真假了。

第五:

片中所有的人我们都知道他们想什么,但萝莉想什么我们不知道。

而且也没见萝莉验梦。

 

所以最后实际上是没结局的。

有人猜出了几种结局,

说完全可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梦。

我还可以再想出几十种来。

 

完全可能是老头弄个小萝莉困住Leo,让他不再做坏事(我多正义啊)。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想想小萝莉没见过Leo妻子,但为什么第一次造梦就造出大美女来了呢?(老头告诉他了呗)。

第二有你说Leo看见小孩的脸就说明不是梦中,是真实的。(我说不对,别人是造不出来的,但如果是老头告诉了小萝莉那就完全有可能。老头是见过小孩的啊)。

 

 

还有天才的小萝莉爱上了聪明老帅男,(我最爱的结局)

把它困在了自己的梦中YY(虽说有点过份,但是有可能的啊)

不然为什么小萝为什么总关心Leo心理想什么呢?

为什么Leo妻子质问小萝莉当Lover呢。

我要是小萝莉完全可以做到啊,先把Leo用梦困住,然后回去找老头看小孩的照片,再把梦给补上。(爱情的力量和机智是无穷的).

 

实际上,只要你敢想,最后的结局可以是片中任何一个人的梦,

如果你要再敢想,结局还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梦中之梦,可能所有的人都不是真的,都是想出来的。

 

 

所以诺兰不想给你结局,结局就是这样形成一个分形结构。

他告诉你在这样的结构中,你是永远无法知道真像的。

诺兰成功的用构造法证明了一个可悲的结论:

“虽然想法对一个人重要,换掉一个人的想法就跟杀了一个人似的,但一个人的想法究意是他自己的,还是被别人植入的,他可能永远不知道”

 

 

到此,你看,诺兰的片子不就是一严谨的论文吗。

 

下面写篇摘要吧:

诺兰同学提出了一个“一个人的想法究竟是个人所想还是别人植入的问题”,

通过分形几何的启发,诺兰用一个简单的假设,通过构造出了分形的结构。

在这一假设中,诺兰同学从一个出发点推导出了无穷无尽的结论,从而论明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不可能解决的”。

诺兰同学的假设合理,论证严谨,说明深入浅出,令人信服。

是三十年来电影专业少见的好论文。

希望大家传阅并认真学习。

 

 

 

引申讨论:

1 对于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思想,又不明白独立思考重要性的民族,如中国,是否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呢?

 

2 对于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思想,没有思考能力,想法从小被扼杀的观众,如中国观众,除了打五星他们能否真正理解这部电影呢?

 

不说了,说了都是眼泪。

以后电影票钱可以省很多了。

------------------------------

补充说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我是接受的。
原文是一口气写成的,许多地方没有考虑太多,说的不明确,导致不必要的争吵。
作一些说明:
1 数学部分的说明
主要是想尝试找到场景设计同故事主题之间的联系。
引申说一点数学史意在让非理工的朋友有一点直观上的理解。
我觉得许多东西不是诺兰凭空想出来的,有人先想过,他是被启发的。
循环论证和无穷递归的逻辑结构会导致逻辑上的不可知。
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想到这种结论。
但用数学来说明,可能更简洁.
用几何说明,会更直观一些。


2 引申部分是一种文化批评
我的引申部分批评的并非是导演观众不懂数学知识。
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文化倾向于扼杀想法,不鼓励人有独特的想法。
对于独特想法,我们不懂珍视,
对于扼杀想法,我们不知道危害有多深远。
对于植入想法,我们没有防范意思和反抗性。
我觉得不可知的情况一方面揭示了一个人被想法植入而自己浑然不觉的可能。另一方面,不可知也为多种的想法共存提供了空间。
许多人太关注于具体的细节,而没有注意到主题和意义。

3 一些过激的言语不是谩骂,是批评。
文化上的批评不等于花同胞的钱,杀同胞的人。
批评说明有责任,有感情,有期望。
经历的不同,会使人选择不同方式表达感情。
不要作人身攻击。

接着补充

一 关于剧情分析上的错误
这篇文章写作是基于7月17日即首映第二天的观影经历(原声没字幕)首映第二天的观景,作者也是带有许多问题,许多想法在第一时间完成这篇影评,因为有剧透的内容,所以是等了一星期才贴出来。我承认剧情分析中有一些错误。
如totem的解答,Mal是leo的投射,第三部分的分层,普遍接受的是四层加limbo。对于指出我错误的批抨,我表示感谢。剧情分析中有一些没修改原文主要因为二点:
1 这对批评者会不公平
2 一些重要的结论可以补救,
如非欧空间的观点(其中的乌比斯说法是个错误),
镜子和楼梯是几何结构对故事逻辑结构的类比,
无穷多种结局的逻辑结构,
以及主题的把握,
甚至于对故事结局的二种猜想(老头跟小萝莉的故事)。

这些观点还没有合理的推倒。

------------
二 深入数学化的分析尝试的意义

我觉得认识一个事物有两个层次:
第一是你认为没问题了。
第二是你可以构造出一个相同的事物。

对inception来说,
第一层次是你观影得到了一些启发和感悟。
第二层次是你可以写出一个比肩inception的剧本。
你有一样的感悟不等于你能写出一样的剧本。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许多感悟,
但有谁能把十年的感悟写在一个故事中用148分钟的电影表达出来。
inception故事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讨论,许多人说那是因为结局开放,我觉得不是那么简单。
许多电影剪掉最后十分钟,观众也能猜个八分,而且连思考的兴趣空间都没有。我的观点是许多地方都是设计好的,最后的结局开放只是把一切埋伏引爆而己。
一些结局开放,但是是外延性的,你只是继续扩展故事,
而inception会诱发你怀疑你所见的,对故事中己有的部分进行颠覆。
我的观点是许多地方都是设计好的,最后的结局开放只是把一切埋伏引爆而己。


再多的想法,也必须要塞到故事的逻辑空间中去。
这可能才是创作中最困难的。
我们可以说诺兰在一部电影的空间中拍了至少三部电影。
一部爱情片,一部商业间碟片,一部动作枪战片,而且这种结构还是可扩展的,梦再加一层,还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新的元素。

我最称赞的是留言说inception用到的数学上由有限构造
中无限的技巧。
这种说法要比我的流形和分形,chaos说更切中要害,也更准确,是更高级的抽象概括。
前半部分的种种几何现象,是几何方法上从有限到无限,
故事情节是逻辑上的有限到无限。
我不知道除了数学在基它知识领域中是否产生过类似的思想。
理解这一点,
我们也许就理解前半部分同后半部分逻辑上的呼应,
许多东西就不再是好玩了,而是精巧。
也许普通人也掌握了让故事脱胎换骨的方法。
这对创作是有意义的。
-----------------------
三 文化再批抨

每当天才出现,我就想到了欧美的文化。
每当看见认真学习继承的精神,我就想到了日本文化。
另外一些现象,让人就不由自主的想到鲁迅。



一 是科普还是ZB?

挨了无数的批,
说我故弄玄地虚,
把人弄晕了。
写的时候没想到会有人这么抵触,
括好里的原来都是当开玩笑的,
谁想一堆人没笑起来还受伤害了。

数学系的说是入门一点都没错。
我所说的这点数学在近代数学中的一点基本的观点和一些显要的人物。
到今天都有一二百年,影响无处不在。
像非欧几何,相对论,混沌,庞加莱猜想(报纸上天天报中国人证明了)。
这不都是我们听过的词。
看电影中有,我原来以为数学系的一眼就认出来了,学数学的谁不知道点非欧。
随手写下,这样就能将那些你平时听着迷糊的东西结合电影讲点历史就是了。
原以为观众会理解许多科学东西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有个来龙去脉。
听着玄着的词实际上很简单,对数学加深点亲切感就是了,
同时也理解为什么数学家值得尊敬,
因为他们要比我们想得深,想得远,后人受益无穷。

记像高斯这种人物,
知名度跟牛顿差不多的。
在德国头像是被印在钞票上。
三岁时候100个数加和的故事,
正十七边形的故事
线数解方程组的消元法叫高斯消元,
迭代法叫高斯迭代,
最小二乘,
概率上的高斯分布,
记信号里的高斯滤波,
几何上的高斯弧度。
代数基本定理

这些学了都忘了,
ps里还有高斯雾化。
电磁上还有个物理单位叫高斯呢。
我一直以为上过学的会把知道高斯当常识呢。

这点东西哪用什么专业知识。
在英国,这就是一本科普读物和二集纪录片的东西。

二 不要以为外国的作家都跟文艺青年似的。
在外国的许多作家的科学素质是很好的。
写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就是玩数学拓扑的。
像诺兰这种学建筑的,几何功底好不奇怪。
有人还说他还读图灵和哥德尔。
要是真那样,不可知论就更容易理解了,
图灵就是玩混沌出名的。
哥德尔就是证明公理体系存在不可知。
他们不读数学,
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读到科学的思想和影响力。
西方的科学对文化的渗透是无处不在的。

不要以为没有深度的东西要挖。
做梦人人都想过,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偷人东西,你会偷什么?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害别人,你最想毁掉他的什么?
大多数人会以为偷走人的钱,毁掉他的官位吧。
那种手段只对一般人有用。
真正的英雄像太祖式的人物,
没钱自己弄,被夺权了也一呼百应。
有人想过偷走人想法,植入想法吗?
这才是弄掉天才和英雄的狠办法。


“文治胜过武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的。
什么八股取士,独尊儒术,
内圣外王,礼化四夷。
老祖宗天天讲的,到时都想不起来。
中国有文化不等于中国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玩过日不落的也会有这种见识的,
London写剧本的圈子连Nobel都拿了几回的。
人家是有玩深刻的见识的,
人家玩的文化不只是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


关于歌德尔和不可知论(网上秒了一段,不是我写的)

现代不可知论
  哲学和形而上学的问题不能被证明或否定。但理性思维可以为其中的有意义假设建模。这一派不可知论不侧重讨论神的存在

支持不可知论的七条强有力的依据
  世界可知吗?我们可以将认识分解为两种:
  理论性认识:认识一个规律,比如认识相对论的本质等。
  知识性认识:了解一个物体的存在状态,比如认识到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等。
  三百多年前,科学的进展,特别是物理学的进展,似乎在暗示人类: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当然,那个时候,真正完备的科学研究体系才初步形成,下这样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
  而现在,众多的科学事实都明确指向:世界是不可知的。
  其一,不确定性原理。这个理论说明,我们不可能同时精确的测量出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别忘了,世界完全可知才叫“可知”,当然,我并不清楚是否这一条定律就足以完全推翻可知论,但毫无疑问,这对可知论的撼动是相当巨大的。
  诚然,这个理论至今仍然有很多疑点和漏洞,但它已经是一条公认的物理定律,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经受了实验的考验,并在生产中有所应用,推翻他是相当难的。至少不是那些哲学家们随便说说就能推翻的。
  其二,哥德尔定理。这个定理表述为:在任何一个包含了自然数的形式系统中,一定有不可判定的命题。这应该至少可以说明,在科学理论上,世界是不可知的,因此整个世界也就不可知。与不确定性原理不同的是,这是一条完全基于理论推导的数学定律,他完全不可能被推翻。
  其三,关于观察和存在的关系。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一条相同,薛定谔的量子猫,如果不观察就处于非死非活的状态,这是量子力学对微观的描述(量子猫的观测对象是铀原子,不是猫,算微观)。推广到宏观物体,这种效应非常小,但并不为零。这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的看法异曲同工:“ 你未看到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如果世界的存在状态和人们的观察状态有关,那我们显然不可能认识一个本身都不客观存在的事物。
  物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延迟实验”,让光子通过两条可能的路径,具体走的那一条,可以通过之后再决定。把光子推广到实物粒子仍然有效,只是操作难度更大。请注意两点,1:这个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是在事件发生之后决定的;2:事件发生的具体状态由人来决定,我们可以主观决定。如此看来,世界存在的客观性确实值得怀疑。
  这里有点攻击唯物主义的意思,因为唯物主义自己声称科学要与实验相结合,如果实验结果与他不符,则不排除这一巴掌打到自己脸上的可能。当然,这个观点的漏洞很大,首先,量子力学必须正确,但量子力学在宏观上并没有被应用,只在微观上被实验证实,量子效应如果用到宏观物体上,他与承认世界客观存在的偏差将极小极小,如此小的时空在实践上肯定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其次,量子力学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果,是应为它采用了对世界的另一种描述方式,这与用常规方法描述世界,再加一个“量子参数”来修正它,哪个才是对的?这不过是看哪个更好用而已。较为简单的数学过程和较为完美的物理解释选择了前者。
  其四,为什么的归结问题
  “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我们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你试图去解答一个为什么的时候,你并没有彻底地回答他,而只是将这个问题归结到另外一个为什么上,通常后者使人更感可信,或者更难以回答。而这个过程还可以继续下去,形成了一条由为什么连成的链条。”
  ---------------------《坍缩》
  这注定了至少有一个为什么是不可解释的。
  其五,我们对物理理论,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猜测。除数学逻辑中既可能证明又可能证否的命题外,还有三类命题:可能证明但不能证否的,比如“这里将发生一场灾难”。不可能证明但可以证否的,不如“没有人能登上这座山”。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否的,比如“圆周率中有无限个为零的小数位”。很不巧,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不可能证明但可以证否的命题,我们永远也不能确定他是对的,但他随时可能被反例推翻。不要说“实践证实理论”,因该说“实践证否理论”。对这样的理论,与其说是认识,不如说是猜测。(唯心主义或许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但他仍然免不了不可知)
  其六,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从外界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这一点本质上和第五点相同。我们如何才能了解世界呢?看?听?想?那不过是视觉,听觉,和大脑中的化学反应。这些完全有可能是假的,比如,你的大脑被装到了一个瓶子里,并在特定的地方接上电极,模拟视觉,听觉,嗅觉等,而你自己还以为自己活得好好的呢。或者,你是昨天才出生的,你大脑中的记忆不过是被人为输入的,因此你误认为你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你永远也没办法确信眼前的是真实,不过是凭经验猜测而已。
  其七,我们不具备完全认识世界的信息基础。认识一个事物(知识性认识)的过程不过是将那一个事物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对于整个宇宙来说,这不可能做到。因为整个宇宙的粒子排列总可能数比我们大脑的要多,而我们的记忆信息不可能比我么大脑的信息多,因此不可能将整个宇宙的信息装进大脑,也就不可能认识整个宇宙。
  综上所述,世界是不可知的。


关于数学中的一些说明。:
我的数学介绍中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觉得称不上胡说。
有时候可能更为了易懂和形象,失掉了严谨性。
我不是在写教科书,只想读者有个感觉。
有些地方说的不够严谨,专业的批评,表示感谢,
一些问题作说明。

1 关于流形
我在文中引入流形的概念主要是想说明为什么人容易上当。
主要是相突出“局部相似,全局不同”这特点。
数学上对流形的定义很复杂,
而且现在的定义同最初想的也不一样。

高斯在欧氏空间中研究曲面,黎曼在黎曼空间中研究曲面。
我觉得这样说读者可能会迷糊。
低维的黎曼空间可能理解为一个光滑的曲面。
我觉得说成作标系是直的,作标系是弯的。
虽然不准确,但我觉得读者可以一下子将两者分开。
并且实际应用的时候感觉就是作标系弯的。

曲面上的直线有一种定义长度最短来定义的。
我记得是叫测地线,如果错了,欢迎指正,我也学习一下。

2 关于"乌比斯“错误
我最早接触到“莫比乌斯”是上中学时的早候。
因为那个东西可以用来构造许多“不可能的图形”。
所以我看见不可能的楼梯时,直觉就想到了它。
我知道它是在一个不同的结构的空间之内。

现在我在实际用的时候,还是球和环面比较多。
而且用的表示法己经去几何化。
更多时用商空间作积的方法表示。

对几何名称犯错,我道歉。

3 关于分形和chaos
我想这个东西是有定论的。
分形是chaos的一种,
而且最初提分形的人也是作大气物理建模方面的。
当时庞知道有这种,叫strange attractor。
后来人用计算机找到了,
其实画分形跟用计算机解微分方程本质上是一回事。

原来我知道分形跟chaos,
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4歌德尔跟不可知论
最初我没想到歌德尔的关系,
我觉得留言的朋友对数学理解更深,知道的比我更多。
对于歌德尔跟不可知论的关系,
老实讲,我只是知道,但细节我不清楚。
引用网上的介绍是因为我觉得它说得很好。






 4 ) 诺兰神作:为什么剧透丝毫不会影响观影快感!

星级:★★★★★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看不看剧透都一样,这是一部根本不怕剧透的电影,剧透甚至可以让人在电影院里可以更好的观看影片。可以让你提前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灌输的那套奠基理论更好的接收,诺兰这次玩的依旧是迷局一样的高智商,你别指望看一两遍电影就可以找出这套理论的漏洞。他的伟大之处除了这套理论就是理论背后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觉画面。导演强大的细节落实能力,最终成就了无与伦比的刺激效果,在这一切的背后,它的骨子里还是一部间谍片,也难怪有网友形容它就像【碟中谍】版【骇客帝国】。这个比如不是很恰当,应该这么理解,【碟中谍】说的是【奠基】骨子里的内核,【骇客帝国】指的的是高深的盗梦理论,如此看来,这个比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间谍故事在动作指导方面趋向007邦德系列,其中不少桥段都是导演诺兰在向自己最爱的邦德电影【女王密使】致敬,在我看来【奠基】更像是一部科幻版的007电影。

导演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就在灌输这套盗梦理论,理论将梦境分为六层,在影片中一开始所谓的现实世界为第一层的话,从第一层到第三层梦境是小女孩艾伦佩吉饰演的阿里阿德涅这位建筑神童设计的,第四层梦境是考博自己设计的,最后一层是迷失域。进入第一层梦境需要服用一般性药物,进入下一层梦境就需要加强型药物。在N曾活动的人可以影响N+1层人,如果想唤醒N层的人就要在第N+1层进行牵引,如果如果在N层电击睡眠的人而在N+1层那个人同时主动牵引,也可以唤醒 N+1层活动的人。如果在梦境中死亡就会进入记忆力减弱甚至丧失的迷失域,在迷失域中死亡便会再次回到现实世界。

在梦境中时间是以12倍的倍数无限加长的,比如阿里阿德涅第一次和考博来到第一层梦境,阿里阿德涅感觉自己已经和考博谈了一小时,而现实世界里只是5分钟。而第一层梦境很浅是个路人不少的城市,第二层梦境是人相对较少的酒店,第三层梦境是茫茫雪山上的堡垒,第四层梦境是考博自己设计的城市,这个城市像废墟,没有人,第五层迷失域只有前人留下的星星点点的东西,不受任何人控制。而这些剧透理论都对除了可以帮观众区分梦境之外,对于观影快感丝毫不会有影响,因为这些理论在剧情里都是有所影响和体现,而且了变形之后的。

这部影片的视觉效果太棒了,第一层梦境就是【黑暗骑士】里常见的雨中街道的枪战戏,第二层梦境就像【2001太空漫游】的太空失重加上美国歌舞大王弗雷德?阿斯泰尔那种天花板上打斗,第三层梦境就像在【侠影之谜】一开始的茫茫日本雪山上进行一场堡垒攻坚战,第四层梦境就是废墟版的第一层梦境的海边版,第五层迷失域就像超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的混合体。再加上梦境于梦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紧张刺激的枪战场面,凌厉的剪辑,多线条续集,想象力十足的场景,这是剧透无法表达出来的,这就必须观众自己亲自去看。它会时刻让人感觉自己在看的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说到剧情,我想从这个被很多人成为开放式的结局谈起。首先,陀螺这个道具是盗梦工程师考博的妻子留下的小玩意,用来区分现实和梦境,陀螺倒说明是现实,不倒则是梦境。影片结束时导演没有告诉你那个陀螺倒没倒,我们也不知道考博回到的世界是现实还是梦境。这就和影片里时常出来捣乱的影子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考博妻子妙儿有关,同为盗梦工程师的妙儿一心想和考博在爱情中永恒,现实对于她来说还不如没有时间概念的迷失域或者时间无限长被放大N被的第四层梦境。为了孩子夫妻俩回到了现实世界,而妙儿代表的就是那部分最后怀疑现实其实是又一层梦境的代表,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妙儿自杀了,造成了是丈夫考博杀死的假象。绝不只一个妙儿,看过本片相信很多人会和妙儿一样想分清现实和梦境。有人觉得妙儿如果死的那个世界是现实世界,她后来又总是出现在考博的梦境中,出来捣乱还在第三层梦境中开枪杀了目标人物斯利安.墨菲饰演的小罗伯特.费舍的影子。莫非现实世界里死后会生活在梦境中?这让我一直在回想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孤岛】,迪拉普里奥在里面饰演的侦探也是一直在幻觉中看到死去的妻子米歇尔.威廉姆斯出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应该都是出于丈夫对妻子的爱和悔意。妙儿应该存在于考博的记忆里,因此妙儿会熟悉考博的计划和梦境,并更好的出来捣乱,这应该和妙儿活在梦境里无关。这样的解释的话似乎就在说明影片结尾的陀螺会倒,至于最终倒还是没倒就等以后诺兰自己解释吧。

但就影片的剧情而言就像一部【碟中谍】或者一部007邦德电影,考博(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是一位顶级的盗梦工程师,他可以进入别人的意识来窃取商业机密。而人的可以会抵抗这些外来入侵,影片一开始窃取就因为工作人员的穿帮失败了,日本巨富齐藤(渡边谦)反而要雇用考博完全另一项任务,在巨商之子小罗伯特.费舍(斯利安.墨菲)脑子里植入意识完全其公司的资产重组,他开出的条件让考博无法拒绝:在事成之后,打电话摆平考博的美国通缉令让他可以和孩子团聚,结束海外的逃亡生活。

考博开始集结人马,盗梦专家悉数登场:长期搭档亚瑟(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骗术大师伊姆斯(汤姆.哈迪); 化学专家尤瑟(迪里.普劳), 以及新人阿里阿德涅(艾琳.佩吉),在事前考博还特意和自己的岳父(迈克尔.凯恩)打了招呼。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从一架747的头等舱里,于是一伙人进入了梦境,而植入意识要第三层梦境完成。化学专家留在第一层梦境负责牵引,亚瑟留在了第二层梦境,然后他们进入第三层梦境,目标人物却被妙儿(玛丽昂.歌迪亚)射杀,于是考博和阿里阿德涅决定进入第四层梦境牵引让第三层梦境中的费舍清醒,最后任务总算圆满完成,除了齐藤和考博死了去了迷失域,其他人安全逐层回到了现实世界。当然更刺激的是,每一层梦境里都有眼花缭乱的激烈枪战、大剂量爆破和无重力牵引。

相信我,剧透对于这样一部靠视觉效果和想象力支撑的影片丝毫没有杀伤力,【奠基】的精彩在于你亲自去观看了,那种震撼是你无法单靠文字就可以想象的,比如说巴黎的街道彻底弯曲平行,第一层梦境中的车子360度翻滚导致第二层梦境中的人也在做360度翻滚打斗,你可以自己先行想象一下,然后自己亲自去电影院里验证一下结果,你才知道其中乐趣,也会同意剧透丝毫不会影响本片的观影快感这一观点。



文/Peter Chang

PS:2010-09-01 15:09:41 神速
  字幕全部结束之后,有一个2秒的音效,陀螺倒下了。结局不是开放的。

+1!!!!!!!!!!!!!!!!!!!!!

影片结局的最户有个小彩蛋,字幕出完之前请不要走开!!!!!


PSS:2010-09-01 04:14:03 Tsuyo小姐
  不要迷恋剧透,剧透和你自己思考的不一样。看了剧透,你就会带着你看过的剧透的思维去看电影,一切好像是有那麽点道理。但是如果你先去看电影,再来看分析,你就会思考这和你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毕竟所谓剧透也是别人的思维,又不是完全正确的。

正解!

 5 ) 解梦Inception

Inception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

但我并不认为它适合大多数的观众。

我觉得这样的题材过于高深,

许多人看即使看了多遍之后,

也许能整理出情节,

但却很难理解导演的深意。

许多人感到导演很玄,

意识不到导演说的事有多现实,有多重要。

诺兰其实并不是幻想出一个新的世界,

他说的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寓言。



我看Inception的时候,

最大的感觉其实不是惊叹,

而是共鸣。

因为我做过梦中梦,

而且我还时不时的太白天走神。

很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一些事,

问自己一些别人没想过的,

自己也答不上来的问题。

一直以来不断的在质疑自己,

也不断的在质疑世界。

也许是一个人的原故。

在哈尔滨的时候我时不时的问我,

我怎么来哈尔滨了,

这地方对我意味着什么。

现在问的就更多了,

我见到老外,

总是在想他们跟我到底有多么相同,

又有多么不一样。

有时候早上起来,

随口叫同学的名字,

以为自己还在大学宿舍呢。

过了好久,

才反过神在自己己在英国呆了快二年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潜进过别人的梦中,

我们都读书,读博客,

这点我可能做得更多一些。

而且常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

醒的时候接着读,

不知不觉感到眼前的世界己不相同。



只有你从枪战戏和爱情戏中解脱出来,

才能真正理解诺兰想说什么,

首先你要理解以下几个观点.



你必须要理解外部环境对人起了多大的决定性作用。

一个人实际上是旧他的所见所闻决定的。

定义一个人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经历。

人可以有无数的想法,但它的经历定义了它思考的范围。

人可以赞同或是反对他经历过的事物,

但对他不知道的东西是不会有任何想法的。

因此世界是抽象的,唯心的,

一样的东西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生活在哪一个环境中时,经历一些事之后,

人其实是会变的,任何人都一样。



你要明白其实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理由的。

人每时每该都要做决定。

一个人的价值观实际上一在起作用,甚至在一个人不经意的时候。

所以有些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但熟悉的朋友知道他一定会生气的。

一旦你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哪里,你就有方法可以影响他,改变他,利用他。



对人来说,不仅行为需要理由,理由本身也需要理由。

许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说谎,

而是我们的理由或是价值观是有层次的。

一些人可以为了朋友而爱钱,而爱朋友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父母。

一些人可以为了钱而爱朋友,而爱钱的原因可是为了子女,而对子女感情深是因为对不起老婆。

我们面对太多的理由,有事业上的,有金钱上的,有权力,有感情上的,有心理上的,有哲学上的,它们常常彼此冲突。

普通人不原意直面这种冲突,生活中常常纠结。

而一些聪明人会将其排序,从一种理由支持另一种理由。

只有这样,人才能合谐,才能做事时有决断。

这就是一个人心理的层次。

一个人价值观层次,

一个人城府的深度。

然后从逻辑上讲,

如果理由需要理由,那么理由的理由又是什么理由呢?

因此这个问题是没有穷尽的。

所以不管一个人的心灵有多深,它一定是有限有界的。

他一定有些东西只能无条件相信和接受。

他不能质疑。

这就是

一个人灵魂的核心。

一个人的信仰。

一个人的定义,

在这一点上,

他只能对人言听计从。

用这一点来决定

是与错,真与假。



然而有悟性的人发现另外一层的问题

世界是存在的,

而真假和对错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因此人常常是在用一个抽象的东西来质疑一个存在的东西。

人总是这世界这错那错,

但实际上世界有什么错的,它只是存在而己。

是它不合我们心中的那把尺,

而每个人心中的尺不一样,这就成为世界上一切纷争的来源。



如何从这种逻辑中解脱呢?

可以试着以存在为基,改你心中的尺。

诺兰想到的,在片中有暗示,但并不完全接受。



诺兰问大家的其实是一个重要但又超出人类能力的问题。

大家不要把这部电影看成是一种幻想,

它其实是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个寓言。

 一个人被梦困死了,看似很奇怪。

但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为之奋斗的宗教和种种主义,说白了都是死人的梦。

这部电影,如果你想看明白,你就要忘掉表演,只记住逻辑。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



当你从梦中梦中梦醒来的时候,

你怎么知道你是真醒了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梦中呢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

我们在成长中,

会不断的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和层次,

我们也许会感到自己如梦初醒,从错误中解脱出来。

但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进了别人的一个更大的局中呢?

你说封建是骗人,那SHZY就不骗人吗?

你说美国的民主比中国的shzy好,那你怎么知道美国的民主不是局呢?



在一个人达到极限后,一些事的真假,人是永远不可能知道。

电影最后不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而是最终证明了,真正的醒是不可能。



Inception并不是一部精彩而完美的作品,

但却是一部杰作,

因为它是一部有突破性质的作品。

它重新定义了电影的表达能力的疆界。

一些电影定义了感知上的美感。

一些电影定义了想象力的精妙。

而诺兰的片子,

是用一种严谨逻辑作钢筋作了一部雕像,

展现了哲学复杂和深奥的魅丽。

有人尝试过,

但更多是启发和说明式的。

诺兰是结构式的,证明式的。

所以诺兰的片子三十年之后也还会有人看的。

三十年之后,也未必所有的观众都能看明白。

在电影这门艺术上,他的地位己经确立。



如果不拿导演和剧本将,我就真不想不出什么本子能拿奖。

而演员可能有点困难,因为在这样的故事中,

不管如何努力,显得太浅,太简单,太单薄。

表现得再机智再有型,看上去也发傻。



其它的片子跟它相比,

虽然可爱有趣,但都像昆虫一样简单。

像穆赫兰道那样的片子,虽然也是迷一样,

但也只在心理学上玩玩,没敢碰这么深的哲学命题。

也许是美国的情况不太好,发现美国电影有点转向了。

己经一点点的开始思考了。

不再是简单的快乐英雄开PARTY了。

己经开始接触一些世界的复杂性了。

显得更有意思了。

有人问指环王为什么那么感人?

因为它说出了一个真理:

英雄其实都是痛苦的。

(补充说明:
我所说的不适合大多数观众实际上并不全是故事理解不了。
而是多数人可能从中看到的是消积的意义而不是积极的意义。

人是不同的,
一些人生活的动力是内生的,
一些人生活的动力是外在的。

当一片空荡的时候,
一些人是空虚和迷茫的,
另一些人则看到的是机会。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当上帝和天堂不在的时候,
科学才有机会。

对于一些人,
生活失去了目标,
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越发的敢想敢干了。
像太祖式的人物,越发不信邪,
小米加步枪打机械化.
喊一切世界强国都是纸老虎。

道理很简单,
只是多数人觉得痛苦不愿去想罢了。







 6 ) 谁人畏惧现实,谁将在梦中将自己迷失(非技术分析,无剧透)

和COCO小姐一起去看《盗梦空间》,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关于技术的问题,我们只是出来以后简单的交换了几个情节,其他的到是很好理解。看电影的过程中,COCO小姐问我,你说如果咱俩坐在电影院里是场梦,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在家呢怎么办,我说那到不可怕,怕的就是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还在XX公司的办公室里呢,面对着同样的领导和一堆没干完的活,那才崩溃呢,两个人心领神会的笑。看到李奥纳多和老婆造就的梦中的世界的时候,我就和COCO小姐说,你说这俩人审美是不是有点问题,太缺乏想象力了,也不整点啥花花草草的,清一色是灰土土的高楼大厦,这和现实有啥区别。出来的时候,COCO小姐问我,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梦境,然后只有你和你心爱的人永远生活在其中,你愿意吗?我想了想说算了吧。她说我也是。

电影很好看,出乎我意料的打动我,我不是技术控,所以即使是当初看《骇客帝国》,也是感觉心中淡淡,并没有像很多人那么激动,这次却是久久都沉浸在其中,许是因为拯救世界于我这样的普通的小女人,终究是一件遥远的事。相比之下,反倒是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穿梭,更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当莱奥纳多最后醒来的那一刻,我看着他,仿佛看到了从梦中醒来的自己,那种感觉复杂到难以言述,但我知道你和我一样明白。我也曾在梦中见过洪水滔天,山崩地裂;我也曾在梦中飞翔,飞过紫禁城的上空,飞过森林和湖泊,赤脚降落在大地上,在梦中闻到过青草的味道;我也曾在梦中哭着醒来,枕头被泪水打湿;我也也曾在梦中被人追赶,大声的对自己说,这是个梦,醒过来,醒过来,然后就真的醒了过来;也曾在梦中见到久别不见的父亲,拉着他的手,两个人一起走,我也曾在那里终于找到我那如风的少年,在梦中以为自己将永远和他在一起,醒来后坐在撒满阳光的屋子里黯然神伤。在那一刻,我曾无比痛恨自己为什么要醒过来,为什么不能把梦一直一直做下去。那时候我年纪小,还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冷酷的现实。然而今天,在面对过这么多的痛苦,失落,迷失之后。我坐在电影院里看一群人做梦。相比于电影里那险象环生,荡气回肠的梦境来说,我最喜欢的,却偏偏是里奥那多在飞机里醒来的那一刻,除了安静,耳边只有飞机的轰鸣声,阳光灿烂的机舱,男人脸上的表情,梦中数十载,人间只是弹指一挥间,所有的波澜壮阔,只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很多人的未来,却将由此改变的那一刻。我想,如果我手中有一个遥控器的话,我并不想重回那梦中,我只想重温这短短的几秒钟,那永恒的一瞬间。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这短短的几秒钟才有意义,假如不能从梦中醒来,没有现实的冰冷和残酷,梦境也无所谓令人向往,假如没有地球的引力,终究不能降落大地,飞翔也变成了无根的漂泊于太空,无所谓美好。我爱这电影中的每一个人,并非因为他们是伟大的造梦者,而是因为他们都是那么坚定而勇敢,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从不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爱他们每一个人,是因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美梦,但他们不会躲到自己的梦里,我喜欢列奥纳多,是因为他始终记得,他是一个父亲,他不能畏惧痛苦,躲进自己的梦里,他要让孩子们真实的握着他的手,看到他的脸。即便是费舍先生,他一生中也许都在做梦,不知道自己是谁,而这一次,他不是沉迷于梦中,而是在他梦的最深处醒来。我看到他若有所思的表情,内心感慨万千。电影的英文名叫Inception,而不是什么《盗梦空间》,Inception在英文里,是开端和开始的意思。我想电影的制造者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许有他自己的意味。我们做梦,不是因为害怕,所以要把自己丢失到梦中,我们做梦,是为了找到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我们心中的那个问题的答案——“我是谁”,与其说它一直在我们的梦中,还不如说,它一直在我们的心里。



做一个梦想家,但永远不会怯懦的躲进自己臆造的梦境中去,永远勇敢的面对这冰冷而残酷的现实,敢于问自己——“我是谁?”,这才是我心中了不起的人,也是我想要的生活。看完盗梦空间,有朋友曾经问我,如果你想构架一个梦,你会选择梦到什么,我说,我也许会想再见我父亲一面,我很想念他。但是,如果我见到我的父亲,他会和我说什么呢?我知道,他会说,别怕,有我在。就像他活着的时候就常常会说的那样。我还想见一见我曾经在梦中深爱过的少年,不过这一次,当我醒来的时候,我不会再觉得失望,因为每每想到他们,想到我在梦中做过的那些美好事,我就觉得这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谁说他们不存在?我知道他们一直在,在我的心里,我的梦里,我的身体里,从来没有离去过。除此以外,我别无所求,如果此生是一个梦,就让我睡到自然醒,所有的现实我都接受,爱梦想,也不拒绝现实。



当李奥纳多从梦中醒来之后,他向四周望去,曾经在梦中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伙伴都在,大家心照不宣眼神,这比梦还美好的一刻,你永远无法在梦中体会得到。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列侬的那句歌词: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

如今再这句后面,我还想再加一句:

and I will never forget who I am

 短评

就那么一个创意,被大家吹得玄而又玄。片中充斥着毫无意义的枪战。看的过程中惟一的惊喜就是CCTV了。

8分钟前
  • 还行

确实挺好看。人人都在评论这片,我也评不出个鸟来了。因为《盗梦空间》这片,中国人民已经陷入了智商无限的癫狂幻想之中。人人都觉得自己的解释最牛逼,人人都觉得自己是哲学家,是心理学家,是数学家,是诺兰的知己。

10分钟前
  • 苇间疯
  • 推荐

“既然做梦,就做大点” 这句太深得人心了。——2010年最天才的电影。“谁又能说,现实不是梦境。” Do you remember how you got here?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一直在牛逼,从未被超越。只有Nolan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18分钟前
  • seren
  • 力荐

前期的口碑营销确实有点儿过了,绝对还没有达到神作的级别,但依旧是近年来最好的影片,诺兰独有的叙事技巧视觉风格以及影像语言都被完美的贯彻其中,其遵循并热爱的怀古之风从人物造型,台词蔓延到拍摄手法以及特效制作上,不过正因为如此,一些动作戏上的处理还有视觉奇观的展现则还不是那么过瘾。

20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力荐

1、电影确实精彩。2、没有想象的难懂,相信你自己。3、总会有一个让你记一辈子的镜头。4、请降低期待值。5、请提前上厕所。6、记得关手机。7、一定要去影院,因为影院也是个造梦机器。8、记得听完结尾音乐。因为它负责让你醒来。9、极可能是近几年你在影院看过最精彩的电影。10、穿越吧少年

2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一部电影好看到即使你明白它在故弄玄虚也是义无反顾的打五星。

30分钟前
  • 楚仙
  • 力荐

概念不算新鲜但还不错 ;p 充斥许多漂亮的慢动作镜头和带点匪夷所思的建筑构想,视觉效果挺棒的!偶尔会令我想起Paprika……

32分钟前
  • longer
  • 推荐

好烧脑的电影,看了两次才看明白,好吧自己笨了点。佩服编剧导演了

34分钟前
  • 婷婷爱八卦
  • 推荐

大概广电局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剪

37分钟前
  • 山风如月
  • 力荐

我还能说什么呢 出影院第一件事就是拿iphone 上豆瓣 至少5颗星啊 第156个评分的 哈哈哈哈 一直要用心用脑看的电影 内容很严谨 逻辑性强 非常好看 等高人仔细分析。。 又去影院 看了一遍 很爽 很抖擞

40分钟前
  • Villalon
  • 力荐

诺兰+莱昂纳多的电影,我无话可说!

41分钟前
  • 法海爷爷
  • 力荐

我的陀螺停不下来了。

44分钟前
  • 陈允然
  • 力荐

卡梅隆负责革新电影技术,诺兰负责革新电影结构...

46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你永远记不起一个梦的开端,就像记不起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4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所有的梦境中柯布中都戴着戒指,所有的现实中柯布都没戴戒指,所以陀螺只是障眼法,戒指才是真正的图腾。结尾柯布根本不在乎陀螺有没有停下来,因为他出机场的时候没戴戒指,他早就知道自己回到现实了。

52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Christopher Nolan是天才!

54分钟前
  • flowerowl
  • 力荐

你们终于知道我每天晚上做这种梦有多累了吧

58分钟前
  • Molly Zheng
  • 推荐

列奥纳多干完这票肯定是要去Shutter Island修养一阵了。

59分钟前
  • 熊想躺平
  • 力荐

《奠基》是一部复杂精致并绝对精彩好看的电影,他让你在片尾字幕出现时完全反应不过来之前的两个半小时发生了什么,就像一场梦境一样让你匪夷所思却又流连忘返。

1小时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