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的承继

剧情片英国2019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乔纳森·普雷斯,胡安·米努欣,路易斯·尼科,克里斯蒂娜·巴尼加斯,玛丽亚·乌斯多,雷纳托·斯卡帕,西德尼·科尔,阿基里·布鲁尼尼,费德里科·托瑞,赫尔曼·德·席尔瓦,利桑德罗·菲克斯,利贝罗·德·瑞恩佐,威利·乔纳,索非亚·塞萨克,文森特·里奥特,塞奇莉亚·达齐,塞尔吉奥·尼古拉,洛伦佐·维格万诺,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六世,方济各

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剧照

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2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3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4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5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6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3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4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5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6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7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8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19教宗的承继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4:54

详细剧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近 2000 年来最戏剧性的权力交接事件之一。主教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饰演)对教会的发展方向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向教皇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申请在 2012 年退休。然而,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善于内省的教皇本笃召见对他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未来的继任者来到罗马,在梵蒂冈的围墙之内,展开了一场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之间的斗争,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直面各自的过去,以图寻找共同点,以及为全世界十亿信徒开创未来。

 长篇影评

 1 ) 后半段是哭着看完的。

一点感想: 1.枢机主教的红衣怪可爱的。 2.以为是纯英语片,没想到有不少意大利语。有点亲切,虽然是为听歌开始学这门语言的,虽然只听懂一个tu。 3.或许派系斗争里的每个人都是格外孤独的? 4.身居高位或许意味着将被所有人猜忌。教宗产生疑惑的时候,谁能帮助他呢? 5.本笃十六世或许是个情绪格外内敛的人? 6.禁欲之于天主教,就像不食荤之于佛教,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也不是一直如此? 7.在宗教信仰中,“权威”这个词应该怎么理解? 8.闭上眼睛就看不见,陌生的语言也听不懂。可根本没用。我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会发生什么。 9.对忏悔与宽恕的新看法:不是为了遗忘,是接受自己的局限性,然后去弥补(不想用“赎罪”这个说法)。 10.从没怀疑过不是真正的坚信。 11.“如果必须流泪,就让它成为欢乐的泪水吧。” 非常可爱的几个片段: 1.餐前祈祷与几次伸向比萨的那只手w 2.直升机上,本笃十六世摘下耳机:你说什么我听不到w 3.告别前的探戈。本笃十六世边虚虚挥舞着拐杖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快走,快让他走,别再让他来了”。旁观者压抑不住的笑意。 4.本笃十六世走入人群中,那些模糊不清的照片中人们清晰的笑容。 5.我与你有分歧,但我仍愿为你祈祷。

 2 ) 如果你和我一样需要了解一下背景知识

【基本含义】

教宗,即“教皇”。拉丁语:Papa,本意为爸爸、父亲,并无一丝“皇帝”的意思。中国大陆之外通常译为 “教宗”,宗庙之宗,是取其头衔中“圣伯多禄继承者”之意。在中国大陆通常译为教皇或罗马教皇,但是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内部依然称为教宗。

教宗与教皇同人,但两者并非一个概念。教宗一词见于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基督教会内部,是基督徒对宗教领袖的爱称,本身并不具备特殊职权色彩。天主教会使用“教宗”为中文译名,中国大陆非天主教人士、以及日本和韩国则称为“教皇”。现任(第266任)教皇为方济各,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

【元首职能】

除了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拥有独立主权的梵蒂冈的国家元首。梵蒂冈有时又被称为“圣座”(Sancta Sedes,严格来说,圣座不全同于“梵蒂冈城国”,后者迟至1929年方才出现,而圣座的历史可远溯至教会发展早期。例:各国大使不是被梵蒂冈城国而是被“圣座”所接受;圣座向各国和国际组织派出的使节,是代表圣座而非所谓梵蒂冈城国。),整个被罗马城包围,在1870年之前,教宗统治的区域一度拓展到整个意大利中部,其领土,即教廷国,被称为“圣伯多禄的遗产”。

【宗座出缺】

在2005年4月2日到2005年4月18日,教宗的职位空缺,这种情况称为宗座出缺(sede vacante)。前任教宗是教宗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他于1978年58岁时被选为教宗,也是自亚德六世(1522年-1523年间在位)以来首位被选为教宗的非意大利人。

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若望·保禄二世于 2005年4月2日19:37GMT 逝世,享年84岁。在4月18日开始的教宗选举(conclave)中,用了不足24小时,就选出德国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作为新教宗,是为本笃十六世。

【本笃十六世】---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

教皇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1927年4月16日-)本名若瑟·拉青格(Joseph Alois Ratzinger,拉丁文:Iosephus Ratzinger),生于巴伐利亚,是第八位德国籍教皇,原为教廷信理部部长、宗座圣经委员会主席、国际神学委员会主席及枢机团团长,精通十种语言。本笃十六世在2005年4月19日的选举中被选为教皇,4月24日正式当选教皇。之前为德国籍枢机主教,也是有资格的枢机主教中并非由若望·保禄二世册封的枢机之一。2013年2月11日,本笃十六世宣布因身体原因于2月28日辞去教皇一职,这令其成为600多年来首位主动退位的教皇。

本笃十六世

【居住地点】

教宗居住在梵蒂冈城——意大利罗马城内的一个很小的独立国家,他是罗马的主教。自从圣伯多禄时代起,一直有罗马主教任教宗,教宗去世后,枢机团以天主子民的名义选举继任者。

【现任教宗】---方济各,乔纳森·普雷斯扮演

方济各,豪尔赫·马里奥·贝尔戈里奥( 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意大利后裔,耶稣会士。1963年哲学专业毕业,1969年12月晋铎。1973年当选耶稣会阿根廷省会长。1992年5月被教宗约翰·保罗二世任命为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主教区辅理主教,1998年晋升为该教区总主教。2001年2月,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擢升其为枢机主教。后曾先后供职于梵礼仪与圣事部、圣职部、修会部并兼任家庭理事会理事、拉美事务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13日当选为第266任教宗,成为天主教历史上首位南美籍、1300多年来首位来自欧洲以外地区的教宗。 作为一个真正的阿根廷人,他也热爱探戈舞和足球,是阿根廷首都圣洛伦索足球俱乐部的球迷。

圣方济各
圣方济各会见奥巴马

2013年12月11日,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013年年度人物。 2013年12月,被第15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评为2013年国外十大焦点人物之一。 2014年03月20日,登上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富》“The World's 50 Greatest Leaders”排名榜榜首。 2014年04月23日,被美国《时代》选为“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之一。 2014年11月,2014福布斯全球权势人物榜第四位。 2015年11月,2015福布斯全球权势人物榜第四位。

注: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和搜狗搜索。

 3 ) The Two Popes-虔诚与友谊

看完《The Two Popes》真的爱了,从教皇本笃十六世与枢机主教贝尔格里奥互不理解到后来结下深厚友情。

取材自真实故事,所以用了影片和纪录片混剪的方式来还原。多以两人对话为主要镜头,回忆,忏悔,理解,扶持种种情感的变化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因为色彩较为明亮,不会让人觉得乏味低沉。

中间特别是主教贝尔格里奥对自己年轻时有意做Priest开始的回忆,如何在暴乱中施爱与保护人民,但同时为没有保护好伙伴深感后悔与自责,最后又被指控为右翼分子等等的辛酸。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这一路的苦,他都是用虔诚的心去看待所有。

印象深刻地就是教皇对他说的这几句:“But now I can hear His voice these last two days, I’ve heard His voice again. And the voice is the last one I expected to hear Him speak with. It’s your voice.”(教皇告诉他:我通过你 听到了主的声音)

主永远都会守护在最虔诚的人身边🙏

影片以两人观看2014年世界杯决赛结束,贝尔格里奥是阿根廷人,教皇是德国人,而决赛正好是阿根廷对德国。互动对话简直太有爱了,吃着披萨,支持着自己国家的球队。这段收尾真的太棒!这样的友谊好令人羡慕😀

 4 ) 《教宗的继承》

从老张的年度佳片而来,本来想作为豆瓣观影记录的第999,结果因为太拖沓成了1000名。奔着8.6+安东尼霍普金斯而来大概率不会踩雷,惊喜的是对手戏演员乔纳森普雷斯毫不逊色,稳当接下来了戏,一翻履历果然是舞台剧走出来的演员,还是科班出身。 全剧基本都是台词对话,但是丝毫不显沉闷无聊,其实很多因为宗教用语和习俗不是很懂但也并不关系,两位老爷子演技已至臻化境,腔调、吐字、节奏都很舒服,安东尼的很多表演甚至只动用了晃动的眼珠来表示内心的复杂。 新主教锐意改革,以坦诚之姿力于整顿教会多年来的腐败、性侵问题。开放包容而不是默守陈规包庇黑暗,颇有出世之感,圣洁的简直不像是在这个位子上的凡人。而老主教则是劳神于修补弊端百般的教廷,面对新世代信众减少的冲击,备受煎熬。

两通订票电话+两次选举+双线叙事让故事完整且富含趣意,观影还是舒服最重要。

“他们会让你一个人去吗” “当然,我是教皇~”

 5 ) 本笃是何时改变决定的?《教宗的承继》中的人物动机

  两个完全不同的针锋相对的人,如何在三场对话中改变想法,达成共识?请看安东尼·霍普金斯和乔纳森·普雷斯的演技,真是浑然天成,将人物动机及其转变完全诠释,毫无破绽。网飞搭建的西斯廷大教堂还原度太高了,壁画真美。配乐好听。

三次对话

  第一次谈话,花园散步,双方交换教义观点,不欢而散。

  第二次谈话夜里晚餐后,小客厅,本笃摒弃教义分歧,寻找共识。先是交流初心,第一次聆听到主的声音,贝尔格利奥回顾了自己青年时出家的原因,本笃了解到他信仰的坚定。而后交流休闲娱乐个人爱好,本笃向贝尔格利奥展示了自己的古典乐爱好,贝尔格利奥则谈到了摇滚乐、足球,本笃还爱看电视剧。以一个祈祷时抽烟还是抽烟时祈祷的笑话为结束。

  第三次谈话是第二天,在西斯廷大教堂里发生的,即投票产生教宗的地方。本笃告诉贝尔格利奥自己决定退休,贝尔格利奥震惊,一再劝阻。本笃让贝尔格利奥来做教宗,贝尔格利奥觉得自己有罪不行,忏悔自己在军政府时期的行为。在两人的交替讲述中,展示了贝尔格利奥的修行历程,抛弃耶稣会士的保守,转为深入平民的前卫。

  接下来谈话继续,但场景改变,进入泪室,即圣器收藏室,选举后教宗首次亮相前,在此穿戴传承下来的服装配饰。在这里,两人相互忏悔。本笃谈到了自己在丑闻中的决策,贝尔格利奥再次力劝本笃留任。这里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爆发,本笃说自己已经聆听不到上帝的声音,或许上帝在说的就是让自己走,最终说服了贝尔格利奥。

两人风格

  两人的生活作风完全不同。本笃是学者,严肃古朴保守,坚持传承的教义;德国人,在欧洲的中心,在罗马生活多年;熟练掌握多门语言,精研教义,出过多本书;不拘言笑,从不大笑,不说笑话,不喜欢人家与他开玩笑;与人保持距离,不拥抱只握手,独自用餐;一生独行,不爱人际交往;用餐节俭,虽然住在奢华的宫殿里,但吃着土豆泥;不饮酒不喝咖啡,只爱喝芬达;喜欢音乐,但只爱古典乐,弹得一手好钢琴(安东尼·霍普金斯在这里也大秀琴技),出过唱片。

  贝尔格利奥出生在南美贫穷国家阿根廷,意大利后裔。出身平民阶层,喜欢市井生活,喜欢足球、摇滚乐。他喝酒,喝葡萄酒也喝啤酒。喜欢泡吧与陌生人一起看球,一起欢呼。喜欢跳舞,探戈,甚至还要教教宗跳。他喜欢人群,深入大众,喜欢在街头、在酒吧、在餐厅、在宫殿等随意地方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而且很快就能相谈甚欢,得到人们的喜爱。喜欢讲笑话,喜欢与人开玩笑。除非必要,他不爱穿司铎的制服,平时穿着与普通人无异的平民服装。他生活俭朴,反对教廷的奢侈。平时不住在自己主教的豪华宫殿,即使到了罗马,也不住在教宗安排的地方,而是自己出去住狭窄的小旅馆,自己洗衣服,在路边吃披萨喝咖啡。

俩人的共同点,相互理解的基础

  这两人基本上可以说是不管从观念还是生活方式,都是完全相反的,针尖对麦芒的。两人只有不多的共同点。

  一是音乐,虽然一喜欢古典,一喜欢摇滚,但神奇的是二者有交集——知名的摇滚乐圣地艾比路,这里有间教堂录音室,披头士在这里录音,本笃也在这时录音。影片开始时,俩人第一次会面是在厕所里,贝尔格利奥哼着一首小曲,还不是教宗的拉青格问他,你这曲挺好听的,是哪首赞歌?贝尔格利奥说是皇后舞曲。虽然这是一首摇滚乐,但音乐不会骗人,确实挺好听的。

  二是“保守”,贝尔格利奥出身耶稣会,以保守著称,他青年时代作风、教育风格保守,跟本笃差不多,这也算一个两人可以相互理解的一个共同基点。

  三是都经历过极权统治,且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贝尔格利奥在军政府上台时为其服务,保护了一部分人,本笃则在二战尾声时被征召入伍德军,辅助空防部队,片中不止一处出现指控他为纳粹的镜头。片中贝尔格利奥忏悔时,本笃安抚他说,“所有的独裁统治,都会剥夺我们选择的自由,这点你我都知道”。

  在客厅第二次交流中,虽然不争辩教义,但谈到了初心,第一次聆听到主的声音,俩人了解到彼此信仰的坚定。后面俩人还交流了生活方式,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了达成共识的可能。俩人对教义的推崇虽然不同,但只是方向不一样,贝尔格利奥也没有超出基督教义的根本。以抽烟和祈祷能不能共存为例,可以很好地诠释保守与前卫的不同,只是理念上的区别,关注点不同,但是可以共存的。

人物动机

  贝尔格利奥的动机比较简单,他对现任教宗领导下的教会发展方向失望,决定退休,多次递上辞职信,但毫无回应。他买上飞机票,前往罗马,此行动机是要让教宗批准他退休。片中他多次递上辞职信,但教宗一再否决。

  本笃的动机比较复杂,我看了好几遍才揣摩明白。他领导的教廷遭遇巨大危机,内部信息泄露了银行不当行为和主教性丑闻。在这个时候贝尔格利奥递上辞职信,要辞去枢机大主教的位置,返回基层当一个小司铎。这一举动,本笃认为是抗议,对教廷的抗议,对自己的抗议。贝尔格利奥是他最大的批评者,是政敌,之前差一点当选为教宗。他收到了贝尔格利奥的辞职信,一开始很高兴,但他不能批准,这样会让教廷面临的舆论困境更加雪上加霜。他把贝尔格利奥召来罗马,一开始是想说服他,让他放弃退休。本笃在面临危机时,有想过退位,但因为接手的可能是老对头贝尔格利奥,所以就放弃了退位的想法。这两条就是本片开始时本笃的动机。

  在第一次召见的花园对话中,俩人针锋相对交流观点,格格不入。本笃认为贝尔格利奥在指责自己,要对丑闻负责,最后怒气爆发,几乎要批准贝尔格利奥的辞职了,他甚至还说,“你说你不再愿意当枢机大主教了,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他几乎认为从教义观点上看,贝尔格利奥已经不算天主教徒了,不适合当司铎了。但是他在怒气中控制住了批准辞职,甚至将其逐出教会的冲动。

  在第二次谈话中,本笃的动机开始是随便聊聊,但从聆听主的声音开始,俩人开始了良性互动,本笃认识到贝尔格利奥信仰的坚定,感觉不错,开始决心摒弃教义分歧,寻找共识。贝尔格利奥在本场景中的动机,则是知道了俩人间的分歧无可救药,在陪聊时伺机就要递上辞职信让本笃签字。

  本笃分享了自己听到的声音,给他带来的是宁静。问贝尔格利奥,他则想到了酒吧、跳舞、数钱的声音,哈哈,主的声音是市井的声音,热闹,并不宁静。剧情也由此开启传记,贝尔格利奥分享自己的出家路。本笃更了解他了,然而这时贝尔格利奥说完了,话声一转又提到了主让他退休,本笃谢绝了这一话题,提议今晚俩人搁置分歧,像兄弟一样相处,并开启了俩人可能有的最大共同话题,音乐,俩人相谈甚欢。

  在这第二次谈话中,本笃显然认识到了贝尔格利奥信仰的坚定,理解了他与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解了另一派。深入群众,贴近市井生活,但仍然在践行基督的教义,恩慈——抽烟的时候,也是可以祈祷,也是会祈祷的。在这一晚之前,虽然本笃已有退位的决心,但没有考虑过让贝尔格利奥接手,甚至他还没退位,就是不想让最有可能接位的老对手接位,推翻他做的一切。但这一晚的交流改变了本笃原先的想法,这个人其实是可以接受的。

  在第三次谈话发生前,当天早上又一起新闻加重了本笃和教廷的危机,本笃不得不赶回罗马。这一事件加强了本笃退位的决心,以及可能也有让位于贝尔格利奥的心。在教堂里,本笃谈到了主给他的启示征兆,烛烟往下飘,并问贝尔格利奥有没见过类似的征兆。贝尔格利奥说在蒙召前,已经买了来的机票。这一巧合也是一个征兆,“我们都在天主的手中”,这一征兆加强了本笃让贤于他的决心,给了他鼓励,最终说出“你是合适的人选”。在这里,本笃从可以接受贝尔格利奥接位的可能,转变到如果不能确保接任的是贝尔格利奥,那么他就不会退位。

  大局至此已定,俩人动机明确。本笃决心让贤,贝尔格利奥力辞,俩人力图说服对方。最终本笃成功说服贝尔格利奥。

演技表现

  安东尼·霍普金斯和乔纳森·普雷斯两位老戏骨的表演毫无破绽,浑然天成。乔纳森·普雷斯的贝尔格利奥作为下级态度谦卑,但真理面前毫不让步据理力争。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教宗,全程掌握主动,掌控对话方向,态度谦和,思维保守,话语直接有力,直击俩人冲突核心,毫无废话。愤怒时情绪转换自然,表情眼神到位,特别是“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这里放大了镜头,将面部表情、眼神完好地展示出来。后面泪室里的对话,谈到自己祈祷时毫无回应,天主沉默,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教宗又有一次爆发,气场十足。

愤怒的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犀利眼神

  除了对话时的交锋,我还很喜欢这片中的两处沉默,无声中同样有极佳的演技表现。一是花园对话最后,本笃愤怒,说出“你确定自己还想成为一名司铎吗?”,俩人陷入一阵沉默,只听到夏日蝉鸣,本笃盯着贝尔格利奥,此处安东尼·霍普金斯的犀利眼神再次展现。贝尔格利奥嘴角牵动,没有说出话,眨了几次眼,眼神向下了。然后本笃说“我不同意你说的任何话”,转身走开留下背影,贝尔格利奥以手捂嘴,轻轻摇头,望着本笃的背影,向另一方向走了。他抬头看树木蓝天,自己发呆。

面若死灰的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的表情

  另一次沉默是晚餐后在小客厅,本笃不与贝尔格利奥谈辞职的事,但几句闲话聊完,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话头无从开启,俩人坐在圆桌两端,各望两边,一时陷入沉默。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本笃,一会看着这边,一会看着那边,看看墙上的画,就是没有看向贝尔格利奥。一旁乔纳森·普雷斯的贝尔格利奥也是沉默,手足无措,小手无处安放,等待教宗开口。本笃是掌握话题的,过了一会才想好,打破沉默,从一个基本话题,聆听主的声音开始。

各自沉默

本笃的转变

  在开始时本笃就是个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古板,但后面,他居然会开玩笑了——虽然是德式笑话并不好笑。他推开大门,接近人群。他被贝尔格利奥抱着学跳探戈。俩人还一起看世界杯,本笃居然跟着开始喝啤酒了。毕竟是德国男人。

  啤酒,摇滚乐,确实是好东西。

 6 ) 声音的杰作

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教皇本笃圣袍纯净,但是有些迷惘困惑。就像他热情的要主教贝尔格里奥喝红酒,从内屋传来教皇的钢琴声,混响暗寐是折射出的房间效果,斟酒的主教听闻得清清楚楚。两个矛盾对立的老人在晚上一起谈论音乐、初发心、不论正事的时候并非闲笔,恰恰正是互相敞开胸怀的表现。也许刚开始都会迷茫犹豫,需要一些启示和谕旨,而因缘际会让我们走上同一条路,杀人剑活人刀,保守还是改革,其实都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看待生活的眼光。既然能够放下芥蒂,那也能放下执着。两位演员自然处理比任何技巧卖弄和故弄玄虚更有效果。当然,偶然出现的闪回不是最突出的电影性。主教年轻时跟心爱的姑娘告别,那束换回来的画的无声处理才是真正的艺术。从此后你对她的爱要换一种方式,那位启发主教的执事的开示非常透彻,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本心。

全片的声音非常棒。创意上乘,清晰度感人。比如世界杯电视效果和现实两位老人的交谈,教皇一边弹钢琴一边和外屋主教交流的直达声和反射声之间的比例转换;直升机上两位老人通过耳麦交流前后对比效果;园丁送牛至给主教时候的间接音效,教皇向主教忏悔时候的先清晰再黯淡而后恢复清晰的声音波浪变化;众生祈祷交织起的群杂效果;结尾出字幕时候的一场雷雨,从开始的打雷下雨到后来的雨住天晴,甚至听到布谷鸟的鸣叫。非常有想象力的声音设计,有很深造诣的声音长镜头。

 短评

年轻的教宗里,Lenny厌倦梵蒂冈的流行化世俗化而将其带回保守主义。他让自己与信众保持距离和神秘感,并期望天主教成为大众难以进入的小门;他认为信仰应该是虔诚信徒们精神上淬火般的一种锻炼,而非大众们疲惫生活中轻浮的一缕抚慰。而此处本笃十六世退位则是因为,他渐渐感到,与其说人们信仰的是上帝,不如说在将教皇本人奉若神明,而他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凡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这样的情景下该归往何处,于是最终自己选择步下神坛。一开始看,这两部作品一部步入保守,一部步入亲民,似乎持相对立场,实际也殊途同归,是一种对纯粹精神的呼唤,呼唤人们集中注意力于上帝和爱本身,集中心力于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才是教会真正想要传递的价值。(感谢评论提醒,把基督教改成了天主教

8分钟前
  • 鲥鱼多刺
  • 力荐

观感很好,文本很舒服,虽然充满了一种“电视感”,感觉台词深度不够,且摄影的剪辑太跳脱。但好处也在这里,让人物显得鲜活且平实,把两代教皇的“人”味拍出来了,算是给了普通人一扇窥视教宗的伪窗。但个别话题比如牧师X侵儿童等挖掘太过浅显和敷衍。两位主角表演都很卖力。

1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起步的建置并无太多意外,以“世俗化”为切入口,仿纪录片式的形式包装,将两种不同的观念与实践方法对撞,拿轻巧笔触写小格局。而闪回的介入,亦是仿纪录片中的“搬演”,开启了有趣的反转。原来是一部“仿‘剧情片化纪录片’的剧情片”,不仅要把两个教皇“凡人化”,还要把他们都“罪人化”。个体史在口述中得以重塑,并同样轻巧地赎罪与告解,达成两个人物之间的三重反转关系,视野不断在微缩与宏大中跳转——这是一个技巧不错且关心“看待世界”这种“大问题”的文本,布满反讽、暗藏机锋,放在如今时局中是贴切的。但缺陷同样在于创作者过分聪明,反而造成了很多问题的遮蔽,比如拉辛格是和一系列虐童丑闻交缠在一起的,本片刻意绕过,关键时刻还消音处理;世界杯收尾看似是巧妙的,但也使电影最终变得糖水与虚假。

1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好看的历史传记片,再现了近10年前梵蒂冈两代教皇接替的真实故事。我去过罗马西斯庭教堂看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多次,第一次从电影里了解到教庭在里面的真实活动情况;两位教皇也被老戏骨演员们赋予了真实生动的人性描写,很开眼界。这位巴西导演近二十年前的作品《上帝之城》就震惊了我们,至今65岁了还宝刀不老,佩服!

2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梵蒂冈的公关手段连电影都用上了,可以说非常与时俱进,非常高级了。能够将权力移交给跟自己政见不同者,本身就是非常伟大了,绝大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一窝窝的,一代不如一代。

26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LFF2019#视听极现代,网飞卯足了劲摆脱平民身份,工作日座无虚席倒是证明了一些。谈神的存在,谈罪孽,谈足球,谈世界的关系,谈风的声音,也谈笑话。(观影过程中一直想到索伦蒂诺拍的话会怎么样)

29分钟前
  • 一篇凶猛的报道
  • 推荐

如何表面给上司递辞职信,反而成功提拔加薪的经典案例

34分钟前
  • Tonbo
  • 力荐

以文艺的拍摄形式告诉大家神父也是平常人,不要神化了他们。他们也喜欢肥宅快乐水,喜欢足球世界杯,喜欢钢琴,喜欢abba 。So we are the world we are all a part of God's great big family…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喜欢他们的对话,不必完全认同对方,不必妥协也不必改变。

3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如何评判一个导演的符号学水平,就要看他是如何阐释其意识形态的,故事与意识形态间有多疏,内核与对话又有多密。两代教皇,一个历经德国纳粹,一个历经南美新自由主义实验场的摧残。前半段通过保守派教皇引出“墙”、女性主义、LGBT平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用如何寻找基督来化用《古兰经》的“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他走去”,借历经新自由主义摧残的拉美人之口来替80%的群众要人权,又用蛮横和丑闻来批评早已腐朽的WASP和新纳粹,反映了整个美国社会乃至西方社会的缩影。后半部分则以最具代表的拉美母亲运动、阿根廷军政府来反思新自由主义摧残下满目疮痍的国际社会(难民也是由此产生)并以此来呼吁变革。最难能可贵的是新任教皇正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着变革,较之《寄生虫》的绝望,本片则充满希望。喜剧结尾更像“和解而非冲突”的呼声

41分钟前
  • 混吃等死的废物
  • 力荐

从保守到开放,从神性到亲民,两代教宗的传承没有太多世俗烟火气息,而是以对话和神学思辨的形式完成交接,希望基督教以后都能够好好做“人”。为了对接真实胶片,画面明显做了降维处理,用世界杯决赛来收尾真是神来一笔啊~(好想知道索伦蒂诺会怎么拍)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独吃土豆丸子没有与圣彼得教堂游客合影时快乐,戴上教宗披肩没有看阿根廷球队进球时自由。女孩会原谅我走向神父告解,上帝会忘记我没有保护司铎,在晦暗的夜里基督是否也在监狱里受难,迷雾散去神迹会否出现在云层。饥饿时安杰丽卡门前的披萨可以充饥,彷徨时圣彼得宝座上的凡人能否指给世人正确的路。

4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演吃人魔就是吃人魔本魔,演教宗就是教宗本宗,完全看不出演的痕迹。

48分钟前
  • 丛林宜歌
  • 力荐

(LFF 2019) Speaking English is exhausting. 噗,两主演要搞定这么多种语言才真是exhausting...

50分钟前
  • vin
  • 推荐

在交流与忏悔中去探讨信仰。有几场戏将他们还原成普通人的设计还是很出色的。有人性的部分,也有神秘且神圣的部分。两个演员的表演太精彩了,也是影片的主要加分项。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很规整的传记片,不乏亮点,在三星和四星之间犹豫,还是给四星,毕竟同时探寻灵性和人性,实属不易。尽管影片用手持摄影、快速剪辑、流行金曲等电影手法消解宗教的严肃和厚重,但真正成就这部电影的其实是梵蒂冈的实景以及两位教皇的真人出镜,教皇回归凡人的题材虽新鲜,但这个时代最难的议题,是每个人从世界和自身寻获神圣的碎片。

5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8.2 声音在影片是很重要的概念,信徒的声音,衪的声音,自己的声音,我们通过聆听来宽恕。

58分钟前
  • 松野空松
  • 推荐

大麻雀与汉尼拔教授不得不说的往事。看着他们二位互相飙演技真是太精彩了

1小时前
  • 小乙哥
  • 力荐

Father,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不可以!Father,抽烟时可以祈祷吗?of course!

1小时前
  • kitty62888
  • 还行

现如今传记片想找到一个新鲜的表达角度实在是太难了,费尔南多·梅里尔斯选择用大量的跟拍镜头,仿照纪录片视角去进行剧情解读。令牵一发便可动宗教世界全身的两代教皇,回归到普通人的同等地位来诠释,其所面对的困难与对事物的喜悦变得真实可信。导演也没有美化宗教的意图,而是尽可能突出纪录感,几首流行金曲的变奏有如神来之笔。乔纳森·普莱斯太出色地诠释了方济各,多语种的台词切换、口音变化、细腻的情绪表达,令人极为信服。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的本笃十六世、胡安·米努欣也同样很出色。

1小时前
  • HarperDi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